传统戏曲这个周末扬眉吐气

传统戏曲这个周末扬眉吐气 
在“昆曲雅集”活动中,昆曲名家梁谷音(左)带来经典折子戏

与裴艳玲相呼应,为纪念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演出六百场,十位昆曲国宝级大师亮相北大百年讲堂“2012昆曲雅集”。虽然出现了于丹被观众喊下台的“插曲”,但整场演出座无虚席,三个半小时几无观众离场的场景,无疑是戏曲演出中难得的一幕。

与一般戏曲演出不同,这次“昆曲雅集”请来曾获得“星光奖”的电视导演王宪,与前卫舞美设计师谭韶远联手制作,跳出常规戏曲演出程式,以别致的舞台景观衬托出“百戏之祖”的优雅意味。十位登台艺术家每人都有一段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总结性回顾,并以各自对昆曲事业的感悟为结语。上半场以“单曲”表演的形式,下半场则为搭档表演形式,他们或清唱,或彩唱。戏迷燕儿感慨地说,只有这么精致的设计才配得上这些国宝级的艺术家。

事实上,昆曲这几年备受年轻观众追捧,与精致的包装不无关系。台湾文化学者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将一个美的艺术用青春的风采推到了极致,通过美的手段激起了年轻人对它的热情。厅堂版《牡丹亭》也是在这种热情中被催生出来的,并通过更为极致的包装手段,在另一类人群中开拓了市场,演出了六百多场。 “缺乏包装”是许多传统戏曲的通病,青春版、厅堂版的做法也曾有很多争议,但北昆名家侯少奎非常坦率地说:“厅堂版《牡丹亭》包装、宣传做得好,我们国家剧院应该向他们学习。”

北京日报     2012/11/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