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北京 串游胡同体验京城
城市小众游,在于体验一个城市的精神所在。热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难以领略一个城市精神。在达人刘先生的带领下了解北京的精神,进行一次地道的“来北京之行”。
既有“风”又有“貌”小胡同隐藏大趣味
最近几年,编辑渐渐有了一个心得:评价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先读懂一个词,“风貌”。这“风貌”还要拆开来看,“风”为风俗或人情味儿,体现在人身上;“貌”是面貌,体现在环境和建筑风格上的,换句话说前者为软件后者为硬件。如果用这两个维度来看北京,毋庸置疑,北京是美“貌”的,原因很简单——天子脚下,皇城根儿,能被作为建都之地,自然是大自然的恩宠所在,相比多数城市,山水风景只会更佳。所以,梁思成和贝聿铭才爱登上景山顶,看那起伏而错落有致的北京城的轮廓线,认为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最漂亮的轮廓线。
不过要说气韵,还得有“风”,也就是传承北京味儿的人以及这里的生活趣味,这一点可以在犹如刚开完政治局会议一般指点江山的出租车司机身上看到,也能在北京人爱喝的茉莉香片中品出。如果既想体验“风”,又想欣赏“貌”,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行走于北京人鲜活的生活之中,只有如此,对这个城市日常步伐、生活习惯、建筑设计、文化气息等的体验才是“当地人式”的,而非“观光客式”,这也正是我们提出通过胡同串游重识北京的立意和出发点。
在北京有一句俗语: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可见胡同之多,也就不难理解它是北京人生活的脉络了。虽然现在市面上现在也有不少“北京胡同游”的产品,不过据很多参加过的游客说,坐上扯着小旗的新式三轮转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就觉得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长得都差不多,说是“深入民间”其实说到底也还是走马观花,只有噱头却没内容,严格地说都算不上是一种玩法。
那么,怎样才能玩深玩透北京的胡同呢?我们的达人刘先生给出了他的答案:一、在北京,不同的片区,胡同的特色也不同,在去之前一定要加以了解,只有这样,玩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不会像前面说的游客那么茫然。比如刘先生小时候住过的国子监一带,那里浓浓的古典氛围至今都让他难以忘怀,而胡同院落里,总有那么一棵不知活了多少岁的老树,树荫下是杀着象棋的北京爷们儿,四合院里叮叮咣咣做的是炸酱面,还有蓝天下划过的鸽哨、每天光顾的卤煮店、石榴树下低飞的蜻蜓……无不亲切传统,只有慢悠悠地溜达才能体味。二、在胡同里溜达还需要一种悠然的节奏和开放的心胸,不要光顾走路,其实每条胡同都有很多细小的趣味隐藏其中,走着走着冷不丁就会冒出名人故居,街道边就是几百年的遗迹,再加上这些年又有各式摩登店铺藏身其中,不时还有说着怪怪的京片子的老外骑单车飞驰而过,古老的、传统的、蜕变的……你可以找到任何感兴趣的点走下去。碰到胡同里的住户别忘了和他们聊上一阵,听他们讲讲胡同里的老故事和新去处,一定会有别样的味道。
除了刘先生提到的两点,编辑还想再补充一条,那就是最好找一个像刘先生这样熟悉北京文化并且会玩的土著“陪游”,一是可以偷懒,各种省心,二是有了这位陪游的全方位立体式讲解,你的感受一定和自己独自去不同。本文中,刘先生以从“古”到“今”为脉络精选了三条很有代表性的漫步线路,都集中在东城区,行程为三天,每天只走一条,具体如下:
南长街—北长街—北池子—南池子一边故宫在侧一边市井生活
之所以把这条线路放在第一天,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全北京不入故宫就能体验到强烈皇家风味的漫步线路只有此处,全程基本上是绕着故宫外围走一圈。历史上,这一带曾是一块不能随便出入的禁地,如今依然得天独厚,虽然与繁华相邻,但却悠闲静谧。位于故宫东南侧的南池子更是用一段高墙屏蔽了长安街的车水马龙,格外安静。再加上100多年来,北京传统民居风貌、格局及氛围在这儿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一路上一面是威严的故宫,一面则是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别有风味。
这条线路刘先生个人也十分喜欢,他建议大家可以以南长街—北长街—北池子—南池子的顺序走,一路上,城墙、角楼这些在其他胡同无法看到的元素时不时就闯入视线,不期而遇的都是和皇家有关的寺庙和建筑,更为有趣的是,其中的一些场所并不是作为景点而孤立存在的,而是已经和北京人的生活交融在一起,比如位于南池子的明清两代皇室保存皇家史册的档案馆皇史宬,现在它的南院还住着十几户居民;原为多尔衮府邸的普渡寺后巷也有一家瑜伽工作室,在京城瑜伽圈中秘密流传,想来在此处做个户外瑜伽一定和别处感觉两样吧。刘先生说走这条线路,最好是挑雨后天晴的天气,北京不多见的蓝天白云,配上紫禁城的红墙琉璃瓦,典型的皇城色彩,古意又闲适,再加上道路两侧种植的绿槐也是其他地方不多见的一水儿老树,有不少还是1936年栽种的,即使是夏天,也不会觉得炎热。
一路走下来,体验度最最为丰富的还要数南池子。一走进南池子拱门,街口两侧就是沿着菖蒲河而建的菖蒲河公园,菖蒲河的上游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与故宫筒子河,明初这一带是皇家东苑,明成祖曾带着皇孙驸马、文武百官来这里击球射柳、饮宴赋诗,如今这个中国式公园安静玲珑,坐在菖蒲河边,最能静静品读皇城之美,附近的居民也喜欢来这儿,有唱京剧的,有打太极的,也有坐在一堆儿扯闲篇的,光是听听老北京们说相声般的聊天就很好玩。从菖蒲河公园出来,刘先生建议大家可以在南池子街好好转转,在这条最具皇家气质的胡同中藏匿着很多以前都是大户人家的四合院,深深院落门前设有上马石,古旧中有种沉静的气度,胡同里经常能碰上在这儿住了些年头的老人在街边下棋或出来遛弯,北京人出了名的爱聊,一句“吃了吗您呐”很容易就能起个话头,除了聊房价、聊拆迁,说不定他们还会把这些老房子里发生过的故事也讲给你听。最近几年,一些文化界人士和设计师也纷纷把南池子街的这些老房子选作他们的工作室,刘先生建议大家不要光在外面蜻蜓点水地看看便得,而是最好能挑一两家感兴趣的走进去感受一下,那种体验才更深入。
差不多傍晚时分,即可走完全程,这时候刘先生还有个私房去处推荐给大家歇歇脚吃点东西,就是号称北京最小咖啡馆的诗意栖居咖啡馆,老板夫妇一个学设计一个学美术,墙上挂着两人的画作和图章作品。记得一定要选择2楼的位置,因为在2楼才能看到日落紫禁城的绝美画面,坐在窗边,故宫东南方向的城墙和角楼在夕阳映照下分外美丽,此时此刻,点了什么东西喝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一天的疲累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留在心里的只有两个字:感动。
国子监胡同—五道营胡同—方家胡同既有古典氛围又有混搭趣味
有别于第一条线路的皇家风味,今天我们走的这条线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浓浓的古典氛围,又有新兴的混搭趣味。古典指的是文脉上的国子监街,也叫国子监胡同,这条东西向的胡同坐落着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和中国第二大孔庙,槐树、牌楼、胡同,这三样老北京街道的标志物在这里齐聚一堂,游客不多,夏天最美。混搭是指“第二个南锣”五道营胡同和“小798”方家胡同,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这一天的行程可以这样安排:一清早先去雍和宫礼佛求签,雍和宫在国子监街往东不远过马路就是,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黄教寺院,现在仍有众多僧侣在其中修行。之所以选择一清早去,一来可以避开白天大量的游人,二来这时候的雍和宫最是宁静,走在寺院的老石板路上,四周是柏树等树木间杂着焚香的香气,心格外容易安静下来,拜完佛,再在银杏树下的长椅上坐一会儿,独享寺院特有的清凉和宁静。从雍和宫出来也差不多到了吃早饭的时间了,刘先生建议大家一定要到北新桥卤煮老店尝尝地道老北京式的早餐——卤煮火烧,这种小吃是将猪肠、猪肺和干豆腐用大锅卤制,浇上韭菜花、辣椒油、蒜泥、酱豆腐和醋,你也可以学老北京从柜台上拿几瓣蒜,边剥边吃,一碗下肚,简直撑得不行。边吃着卤煮火烧,还能边听老板冯大爷会用十平调的音律叫卖,就如同置身于人艺话剧《茶馆》的场景中,要知道现在能听到这种叫卖方式的地方已经所剩无几了。
吃过早饭,就可以在清静的国子监、孔庙一带“游荡”了,树荫下小风习习,再买上一杯瓷瓶老酸奶边喝边逛,很是惬意,国子监有时会有礼乐排练,赶上了一定不要错过,坐在石阶上,观看一场传统的礼乐表演,这种经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积淀深厚,周围文物古迹特别多,如果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一定会感觉十分来劲,比如国子监大门对面有复建的砖砌一字影壁;孔庙大门对面是一座宽大的琉璃八字影壁……国子监后边国学胡同还有一座祭祀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庙,叫韩文公祠,也称土地庙,庙的大部分已被拆除,一部分则变成了国学胡同小学的仓库。另外,国子监街西边路南还有两座庙,距离西口不远处是国子监的火神庙,庙内已变成民居,但从临街山门精美的石雕上,还能想象当年寺庙烟火鼎盛的样子。国子监3号院的松堂博物馆也很值得一去,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馆主是被公认为中国民间门墩收藏第一人的李松堂先生,院子里有很多馆主收藏的上马石、拴马桩,院子里的影壁、房上的瓦当都是历史文物,可以免费参观,在其中走走很是有趣,正房里的展品据说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平时松堂博物馆有个讲解员免费为参观者讲解中国文化和文物知识,有时候李松堂先生也会在馆里,李先生谦逊渊博,很乐意和有兴趣的客人谈天说地,刘先生还曾向他请教过家中收藏的一个瓷瓶的年代问题。这几年,国子监街也开出了各色店铺,有起名字测字的,有能学做兔儿爷(一种小泥娃娃)的,还有一些时髦的咖啡馆和设计师品牌店。其中门口写着“热爱北京,请骑自行车”的喜鹊咖啡刘先生最为推荐,喜鹊其实有两家店,一家在南锣鼓巷,一家则在国子监,国子监这家的装饰比较古典,跟这条小街的气氛很相似,而且可以用旧书和旧杂志换咖啡喝,很有氛围。
国子监街溜达一圈,沿安定门内大街向北走5分钟即五道营胡同,相比南锣鼓巷如今的嘈杂,五道营虽说走的也是差不多的路子,却要安静得多。刘先生建议可以在这儿找一家餐厅在露天座上边吃个午饭,边看看街景,这边餐馆的选择也很多元,有西班牙风的藏红花,也有英国老板的葡萄院儿,吃着饭,五道营的混搭范儿尽收眼底,小情侣在巷口旁若无人地拥吻,老外骑着脚踏车在胡同里穿梭,间或还有遛狗的老大爷打这儿经过,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解读胡同文化。吃过饭,下午的安排也很充实,可以到曾是中国机床厂的“方家胡同46号”看场演出,舞蹈、戏剧、电影这儿都有。第一次来方家胡同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么安静朴实的胡同中竟然会藏匿着这样一家名噪北京的艺术群落,容纳有剧场、文化沙龙、建筑及平面设计公司、视听艺术中心等50多家文化机构,让人不得不感慨北京文化产业的发达真的是别的地方望尘莫及的。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北京现代舞团的红方、黑方剧场和猜火车电影主题餐厅,前者常有舞蹈演出,后者除了用餐,周末还有文艺电影放映。
钱粮胡同—什锦花园胡同—东四四条胡同安静胡同里的文艺情怀
第三天,我们安排大家漫步的是一条安静并充满文艺情怀的路线:钱粮胡同—什锦花园胡同—东四四条胡同,虽然钱粮胡同也好、什锦花园胡同也好,在北京都不是太引人瞩目的胡同,但在众多北京众多文艺人士心中,这里一直有着太多理由前往。除了有老建筑和名人故居,有中国美术馆和三联书店,还有很多个性文艺据点,比如钱粮胡同以前与香港明星同名的香港摄影师梁家辉先生的驯鹿咖啡馆,现在的钱粮美树馆、33转小型私人音乐品酒俱乐部等。体验过文艺情怀,附近的隆福寺小吃又为这条线路添上了世俗热闹的一笔,看看画展泡泡咖啡馆,再来尝尝老北京街头的地道草根美食,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觉。
说起钱粮胡同,刘先生有种在说自己私藏宝贝般的“诡秘”,他先是提到一家开在钱粮胡同乙33号的“33转”小型私人音乐品酒俱乐部,主人朱烽是音乐圈中的资深人士,“33”既是这家俱乐部的门牌,还暗合了黑胶唱盘的转动速度,一走进来,很容易就会被其中的氛围所吸引,主角是挂满天花板的上万张黑胶唱片和朱烽的音乐人朋友们,其中很多黑胶碟都是别处已经很难再看到的了,比如刘先生就在这里发现了一张多年之前在香港发行的崔健的《一无所有》,除了听唱片选碟,刘先生说三十三转还能喝到纯正单麦威士忌,喝着酒,再和老板聊聊天,喝高兴了,他会跟你聊他小时候的北京和他热爱的音乐。略感遗憾的是,“33转”现在主要用于音乐圈朋友互动,一般人很难随便进去,不过朱烽另有一家差不多主题的威士忌猫酒吧对外开放,有兴趣可以去坐坐。“33转”隔壁就是刘先生最爱的钱粮美树馆,这是一个学术气息很浓的咖啡馆,除了有较多的图书之外,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屋内到处都是店家从潘家园旧货市场或外地淘来的老物件,不知由多少名人抚弄过,捎带出售的杯碗盘碟也十分精致,坐在咖啡馆里,窗外就是老北京提笼架鸟的原味生活,不时还会有一阵鸽哨或京胡的琴声传来,有点旧有点新,北京胡同如今的独特味道这里同样感受得到。
在北京,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卧虎藏龙,钱粮胡同就曾经住过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明朝的海瑞,另一个是民国思想家章太炎,接下来刘先生向我们推荐的SUSU餐厅就在章太炎住过的钱粮胡同19号边上。走到粮胡同的深处,再拐一个弯,当你觉得不可能的时候,SUSU就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家开在四合院里的越南餐厅,餐厅阴凉的庭院和私密的露台最让刘先生喜欢,坐在树荫中,周围除了地道的京片子,还有法语、越南语的低语声,杯盘上处处都可以见到佛手瓜的图案(越南语中SUSU就是佛手瓜的意思),三文鱼春卷、牛肉河粉等都很地道,更特别的是,在这儿吃饭,你邻桌的那位绅士没准儿就是越南大使,因为据工作人员说,这位先生也是他们家的常客。吃过饭,刘先生建议大家可以到东四四条胡同或什锦花园胡同走走,前者藏匿着一些咖啡小店和私家厨房,很适合闲逛;后者有很多老宅子很值得一看,比如16号院院中有一槐树,有四五百岁的光景,相传北洋军阀吴佩孚曾在此居住;19号院也非常气派,老宅影壁,颇显风范,是戴笠当年在京的住所。在一些二进或三进院里,还存有门楼和垂花门,原来的朱红漆已经掉尽,在百余年的风吹日晒之后呈现出泛白的黄褐色。有的小院门楼上还挂着大蒜辫子,有的葡萄架上挂着几个鸟笼,一两只画眉在笼子里蹦得正欢,偶尔停下来啄小瓷杯里的水喝。
出钱粮胡同到东四北大街,再向南走差不多3分钟就到隆福寺街了。别误会隆福寺是让您烧香拜佛的,这座当年和新街口的护国寺并称京城两大寺的古刹早已被拆,只有东首和南侧的牌坊还在。当年,由于香火旺盛,周边聚集的人员众多,于是就形成了大型的市场,隆福寺庙会更被称为老北京四大庙会之一。如今,寺院早已消失无踪,但是热闹繁华的市集却历经百年依然如故。这儿的小吃尤其有特色,豌豆黄、面茶、驴打滚、炸糕、豆汁、糖火烧、糖耳朵等老北京代表小吃都吃得到。刘先生建议大家晚餐不如就在隆福寺解决,他本人最爱的是一家叫白魁老号的老店,拿手菜有“锅烧羊肉”、“菊花羊头”、“香酥羊肉”以及“烧肚板”、“灶条汤”等,刘先生习惯吃着羊肉,再配碗酸梅汤,那种感觉用他的话说“倍儿棒”。中国美术馆就在隆福寺西侧的五四大街上,逛胡同之余进美术馆走走,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