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跳新疆舞成陶然亭公园一新景
上午十时许,陶然亭公园西门口的月季园广场上,二十多号人着清一色新疆舞蹈服,伴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欢快旋律,时而晃头移颈、扬眉动目,时而拍掌弹指、抬眉相望。“天山雪莲”舞蹈队一天的娱乐健身开始了。
领头的是位肤色偏黑、略显消瘦的男子,年龄在五十岁上下,一身维吾尔族同胞的打扮,还特意留有一撮小胡子。满脸堆笑的他,双肩精准地踏着节拍,利落快速地抖动着,如同开合的双唇在说话,双手还不时抬起来打拍子。他是专业舞者,还是维吾尔族同胞?两者都不是——孙群林是正经八百的老北京,汉族人,今年已经68岁了。
孙群林从小向往神奇的新疆,中学毕业后,便从北京远赴新疆当兵,一身绿军装一穿就是34年。在那里,他不仅喜欢上喝马奶、吃羊肉,更痴迷上了新疆歌舞。对冬不拉、热瓦甫、手鼓、萨巴依等新疆乐器,他可谓如数家珍,“只要听到那些器乐的声响,就不自觉地想扭几段,要不浑身憋得难受。”
也正是凭着这股子热情,孙群林拉起了一支新疆舞蹈队,不仅自掏3000元买了台高约一米的大音响,还一力承担起搜集维语版歌曲的任务。他说,随着四季变换曲目也会做调整,为了搜集好歌,他除上网下载,还常让那些从新疆到北京的朋友买歌曲光盘带来。再过一个月,这支名为“天山雪莲”的舞蹈队就将迎来三周岁生日。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陶然亭公园里的独特一景。舞蹈队固定成员约30人,几乎风雨无阻,每天都会到这里舞上三四个小时,若遇上好天气,则能聚拢起上百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
由于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舞蹈队被划分为两拨儿,一拨儿是动作娴熟的,另一拨儿是初学者。57岁的夏春兰专门负责传授新疆舞的基础动作——三步一抬、蹲式垫步、后侧点步,不一而足。“新疆舞的灵魂首要是眼神,舞伴之间的默契要靠眼神来传递。”这位年轻时的专业舞台演员,教起舞来有板有眼,不少零基础的队员在她的指导下已经跳得有模有样。
“其实绝不是划分三六九等,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带来美感,我们是希望大家把真正的美展示出来。”孙群林的老伴儿李芳红原先酷爱扭秧歌,前年也学起了新疆舞。原本肥胖且伴有高血压的她经过舞蹈训练,血压正常了。
舞蹈队跳的多是新疆舞中的赛乃姆舞,主要表现爱情主题和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我们老两口就想给老年人找一个娱乐平台,大家伙乐和了,也是给孩子们减少了负担。”家住马家堡的冯志明老爷子已82岁,可跳起舞来丝毫不含糊,“这样跳下去,我轻轻松松能活到120岁。”
孙群林介绍说,队伍打成立起,就吸引了不少和他一样有过新疆生活经历的人。如今,舞蹈队几乎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就连逛公园的人们,也会主动围在四周舞上一段,去年底,舞蹈队更是吸引了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组的关注,曾力邀他们参加选拔赛。
孙群林说,再过一个月,天气更暖和些,舞蹈队还会增加“夜场”,从晚上七点半开始,一直舞到九点半公园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