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次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基础研究

北京市基础研究10月29日首次迎来科研机构的“战略投资”,联合资助的项目中,科研机构的投入至少是政府资金的5倍。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首都地区科研机构开始尝试在基础研究投入中发挥主体作用,也表明了科研机构追求原始创新、源头创新的“原始冲动”。

基础研究是科技原始创新的源泉,但由于暂时看不清应用前景,更看不到经济效益,研究经费通常由政府投资。但今后3年里,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基金委”)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将共同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联合资助本市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工作。

10月29日,市基金委与市科研院共同签署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资助试点合作框架协议》和《201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资助试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市基金委与市科研院首次合作期为2014年至2016年,资助金额上,市科研院出资不低于市基金委出资的5倍。

市科研院拥有30家直属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科研院。此次合作也表明了市科研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对其后端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基础研究为社会提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为产业发展及民生工程提供源头创新的支撑。通过了解产业发展主体对基础研究的需求,以及新兴学科的发展需求,打通基础研究与后端需求的联系通道,可切实发挥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此次联合试点工作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今后,联合资助项目将面向首都地区开放,鼓励市科研院外的其他单位与市科研院下属企业单位联合申报。通过项目搭建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及基础研究领域工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北京日报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