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接力授课再障患儿 5年内50余人参与
10日,“新一届”老师来到16岁的安徽少年左延在西苑的租住处授课。因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无法上学的他,在京受到了北大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在家完成了小学四年级至初二的课程。在学业上,左延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上北大。
大学生接力入户办“私塾”
昨天上午,在西苑一亩园一处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左延面色虚弱,戴着口罩躺在床上,身前支起了一个小书桌。他在等待“新一届”老师的到来。
上午9点半,来自北京大学的两名本科学生孙淼和宋叶来到这里。在未来的一年里,她们将为左延教授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和地理课程。随着老师的到来,平日冷清的出租房里热闹了起来,左延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左延的母亲站在门外看着,偷偷擦去了眼角的泪。
据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的陈晋宇同学介绍,辅导左延是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留学生发起。
了解到左延的学习意愿之后,人大的同学于2008年初联系到北大的志愿者,北大的学子们接下了这项任务。“主要是左延住的地方离北大近,我们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5年的时间里,先后有5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给左延授课的行动中,教学的进度也由小学四年级上到了初二,这个狭小的出租屋变成了一个“名校私塾”。
虽然没有考试,但老师们都会给左延布置作业并修改,左延不懂的地方,老师们会再进行辅导。对于每一门功课,左延都会努力地去学,在学业上,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上北大。
没钱看病心中仍怀抱梦想
左延的父亲左克伟说,他们一家人来自安徽安庆。2003年的10月,刚上小学几个月的左延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给孩子治病,左克伟一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卖掉了房子。2005年,一家人怀揣1000元钱来到北京,生活困难的时候一家人只能去街头乞讨。在这样的环境下,左延依然搬着书桌在街头学习。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经过10年的治疗,左延的病情基本稳定。但长期的用药也损害了左延的肠胃和心脏功能,这个16岁的男孩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奔跑跳跃,甚至都走不了太远的路。最为关键的是,想要根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只能进行骨髓移植,但是30万元巨额的医药费是个跨不过去的坎。
左克伟说,目前左延每天的常规用药需要100多元,偶尔有严重的时候,还需要去医院输血,而全家的经济来源就只有左克伟打工的2400元收入。全家省吃俭用,依然是入不敷出。实在没钱了,左克伟会举起牌子,到学校附近乞讨。这个不惑之年的汉子谈起来并不觉得丢脸,“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就是假乞丐太多了,好多人都不信任我。”
“我实在是太感谢这些学生了,他们圆了左延的上学梦。”左克伟说,在学习之余,左延最喜欢画画,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在左延的画里,他写道:“我的梦想,不仅仅是画画,不仅仅是上学。是让每一个和我一样的人,能够在春光里奔跑着放风筝,展开理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