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捐骨髓女博士与受助男孩见面 引起社会关注
“为我捐骨髓的北京姐姐,您在哪儿?”成功移植骨髓的苏州白血病男孩于嘉良,9月初在微博上的深情呼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中华骨髓库的安排下,髓缘姐弟终于相见。“能恰好与我配型成功,这是我的幸运,救人要紧嘛。”11月12日,面对社会的褒扬,这位北京姐姐——骨髓捐献者任志丽十分淡定地说。
当志愿者缘起汶川
出现在北京晨报记者眼前的任志丽,瘦瘦小小,衣着休闲,戴着一副眼镜,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看上去俨然一个20岁出头的大学生,谁敢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位博士,更不敢想象她已初为人母,有一个1岁多的小宝宝。
谈到此次捐献骨髓,任志丽表示纯属机缘巧合。2008年5月,正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上研二的任志丽经历了汶川地震,“第一次遇到那么大的灾难,很痛心,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思来想去决定去献血,可献血处的医务人员告知血库已经满了”。就在她失落地转身准备离开时,“医务人员突然说可以采五毫升血做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虽然我是学医的,但我当时对骨髓移植捐献并不太懂。”任志丽笑说,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中的一员。
捐骨髓当特殊生日礼物
2010年,任志丽顺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为一名药理学博士。当年冬天,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问是否愿意捐献骨髓,“我说‘愿意’,后来却再也没有音信。”直到2011年5月,又一通电话打来,“对方说有一个小男孩因为志愿者悔捐,危在旦夕。已进入无菌仓,若不尽快进行骨髓移植,将有生命危险。我当时也没多想,救人要紧,一口应承下来,愿意捐!”
第二天上午,在丈夫的陪同下,任志丽来到空军总医院。“一般在准备骨髓捐献前,都会有一个调理期,加强营养,可因为于嘉良那边情况紧急,我当天只做了一个加急体检,下午体检结果一出来,就让我立即准备骨髓捐献。”因为体重不达标,她不得不进行两次采样,前后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特别巧,捐献的第二天是我生日,这算是给了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我是北京第123位捐献骨髓的志愿者呢!”任志丽哈哈大笑。
“能捐献骨髓,还有父亲的一份功劳。”仁志丽告诉记者,自己来京上学,换了手机号码,中华骨髓库先把电话打到她家里,通过父亲才与她联系上。仁志丽说起父亲肃然起敬,虽然父亲患有小儿麻痹,是残疾人,可他自学长才,成为村里唯一一名医生。“父亲十分赞同这次捐助,他自己是医生,更明白病人及家属的痛楚。但他没告诉母亲,怕她担心。”
“髓缘姐弟”竟有几分像
“虽然曾想象过于嘉良的样子,但没想到会与他见面。”任志丽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接到中华骨髓库消息,称可与受捐者见面。“我内心很纠结,挺想见他,想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但转念一想,只要他健健康康康就好,怕他有心理负担,所以一开始没同意。”后经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多次劝说,任志丽决定到苏州与于嘉良见面。“见后发现,我俩长得还真有几分相似!”她开心地说道,“骨髓能配型成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我的幸运。”
而在骨髓捐献后的第二年,任志丽的女儿就诞生了,并给任志丽带来无限欢乐。任志丽打趣地说:“骨髓捐献后半年我就怀上宝宝了,别人都说捐献后两年才可以要孩子,现在宝宝健健康康,看来捐献骨髓也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影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