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首家音乐剧“专卖店” 最低票价仅50元
提到李盾这个名字,几乎都离不开音乐剧,有人甚至形容他是“音乐剧疯子”。最近,这位资深音乐剧制作人又干了一件“疯”事——将坐落于东二环的北京东方剧院,打造成北京第一家音乐剧“专卖店”,开启国内音乐剧驻场演出的新探索。要想打破京城原创音乐剧“零驻场”市场怪圈,还真不是喊口号、画蓝图那么简单。
演出季最低票价仅50元
东方剧院由北京天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创建,东方松雷音乐剧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今天,北京东方剧院“音乐剧演出季”将正式启动,作为“东方松雷”副董事长的李盾,也将拥有一个新头衔——东方剧院院长,任期10年。
按照东方剧院定位的音乐剧驻演模式,开幕演出季将上演李盾的两部音乐剧作品《妈妈再爱我一次》和《爱上邓丽君》,共计62场。其中,《妈妈再爱我一次》将于5月6日至18日演出12场,《爱上邓丽君》将于6月上旬开始至9月初首轮驻演50场。为了聚集人气、接地气,此轮演出季的票价应该说是创下北京音乐剧演出市场的新低,最低票价50元起,平均票价为230元。
未来,东方剧院将不止于“自产自销”,还将引进优秀的音乐剧剧目,同时将开设“艺术沙龙”,把艺术讲座和演出交流活动作为音乐剧演出的延伸服务,提供给观众。在李盾的构想中,东方剧院将成为充满艺术氛围的新型都市夜生活“聚点”,“音乐剧这种舞台艺术形式是现代都市文化的产物和代表,具有时尚流行的元素,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被现代都市人接受。英国有伦敦西区,那我们中国,也将有‘北京东区’。”
音乐剧不缺市场缺剧场
似乎一转眼,李盾在原创音乐剧领域“折腾”了17年。从1997年推出的《白蛇传》,到后来的《西施》《蝶》《王牌游戏》《爱上邓丽君》《妈妈再爱我一次》,这6部原创音乐剧成了他的“孩子”,寒来暑往地带着四处巡演——多的,演出了1000多场;少的,演出了80多场。他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音乐剧市场需求很大,投资也不是问题,但关键是要打造出好作品来吸引观众。只要观众喜欢,就会乐于买票。”
李盾有一个理论:做音乐剧,是制造产品而非制造事件,是搞市场营销而非搞政府关系。“现如今,由于政策以及大环境的变化,中国演出市场的‘官演’时代已经结束,‘脱官入民’按照市场规律去经营,探索新的理念、选择新的模式,才是演出行业真正的出路。”
对全球范围的音乐剧产业而言,“驻演”早已不是什么新理念、新模式,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都已是成熟范例。还有韩国首尔,一个小小的城市,每天晚上有100多部音乐剧上演,很多作品演了几十年,生了根发了芽。不过,对中国市场环境而言,音乐剧驻演应该还算是一种拓荒。
“在北京,各种音乐剧演出很多,但能够实现驻演的一部都没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专业剧场,要么是硬件不适合演出,要么是场租太贵,难以实现长期演出。”李盾说。依照他的经验测算,一台投资在千万元以内的音乐剧,如果演出场次达不到百场,很难盈利,“音乐剧巡演,只能说是一种生存方式,要想让这个事业有发展,有提升,驻演才是最佳模式。驻演才能形成产业链,才能辐射周边经济,才能形成文化带。”
原创殇一窝蜂“赶时髦”
“好的创意就是社会货币。”李盾很崇尚“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这句话。在他看来,好的音乐剧产品就应该在市场上流通,而不是演出几场就刀枪入库,成为市场的牺牲品,或是评奖的资本。
那么,究竟什么才算是好音乐剧呢?好故事、好音乐、好制作、好演员……李盾能说出一大堆艺术创作理论,不过他更愿意去说说“不好”,甚至有些夸张地连用了几个“灾难”来形容当下原创音乐剧陷入的误区。
“首先,究竟什么是音乐剧,很多人都没整明白!就说‘杂技音乐剧’,全世界可都没有这个概念。‘实景音乐剧’更可怕,依我看就是打着音乐剧的幌子骗钱。还有一些明明就是戏曲、歌剧,非说是音乐剧。”李盾连珠炮似地说着,“音乐剧是用音乐叙事,音乐非常重要,但有的演出,明明就是话剧,非得加点儿音乐,然后号称音乐剧,其实我觉得全剧拿掉音乐更明白,更好看。”他觉得,一窝蜂都来赶时髦做音乐剧,最终结果是误导观众,“这不但繁荣不了音乐剧,相反是一种破坏,使观众在现场娱乐的审美上出现偏差。”
虽说心里有各种不满,不过李盾坦承,自己其实也只是一名奔走在原创音乐剧道路上的“学徒”,一边实践一边摸索经验,“就好像《妈妈再爱我一次》,如今演出80多场了,但我们还在调整、修改,它挣来的钱我又都投在它身上了,就是为了打磨出一台有品质的剧目。”
在他看来,中国的原创音乐剧正处于青春期,“躁动、叛逆,有时候会做坏事,但总体来说它在成长,犯了错会被斥责,但更需要呵护。对从业者而言,不能心怀叵测地投身这个行业,而应该内心真正拥有对音乐剧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