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打通山区农民就医“最后一公里”

4月28日上午,刚做完透析的农民王世军,走出了延庆县医院,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这份轻松,源于延庆县本月正式实施的大病特病门诊直报政策。“过去一个报销周期至少3个月。每到月末,全家人就开始为下个月要垫付的透析费四处借钱。”王世军说。

延庆县为了打通山区农民就医“最后一公里”,首推大病特病门诊直报,并组建“流动医院”下乡入村巡诊治病,升级改造基础设施薄弱的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山区农民看病少发愁。

“透析属于门诊不能直报,至少要等上两三个月的时间,家里压力太大了,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呢?”今年3月,在延庆县卫生局组织的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王世军这样提到。

35岁的王世军是井庄镇人,患有尿毒症,必须依靠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像王世军一样,仅在延庆县医院需要长期做透析治疗的患者就有70多人。

“对于尿毒症这样的大病特病,延庆能报销80%,是全市报销比例最高的。但大病特病不能门诊直报,确实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延庆县卫生局党委书记杨东海说。

要实现大病特病的门诊直报,并不是延庆县卫生局能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需市卫生局开放信息端口。延庆县卫生局马上着手调研实际情况,并很快拿出一份报告,多次与市卫生局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市局特别支持,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召开了多次协调会,帮助延庆县的医院实现了该功能。”该县卫生局副局长鲁金芳说。

大病特病门诊直报问题解决了,延庆下一步还要全面解决全县15家一级医疗单位的门诊直报问题。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5月初,延庆县井庄镇、大榆树镇、沈家营镇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实现门诊直报。6月中旬,全县15家一级医疗单位有望实现全覆盖。

除了实现门诊直报,为了让山区农民看病更方便,延庆县还组建“流动医院”下村巡诊。

去年底,延庆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历时两个月,深入147个村、社区开展调研,了解到山区乡镇还存在群众看病难的现象,马上就把这一问题作为卫生部门立行立改的重点。

在县卫生局的统筹协调下,延庆城区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医下乡活动。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设立“流动医院”,每周二、三、五固定下乡巡诊,并在珍珠泉乡、大庄科乡定期开展诊疗活动,方便偏远山区群众的看病就医。

上周,延庆县医院的医疗车刚开进大庄科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已经守候在那儿的村民立即围拢上来,向各位医生咨询问题。几名村民对延庆县医院党委副书记王莉发“牢骚”,“下次能不能派一位眼科的医生?”“下乡医疗服务队除了义诊,还要向大家征求对县医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王莉说。

据了解,延庆县还将对基础设施薄弱的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山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设施,逐步配强医护人员队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延庆县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一件一件整改,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日报     20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