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贸易额7年增长22亿美元
新华社电一部名为《美猴王》的剧本,讲述了1900年间,归国留学生李健加入义和团,用京剧人物美猴王伪装自己,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很难想象,这部“中国味儿”十足的剧本,出自一位外国学生之手。
这是北京邀请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以“北京”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国际编剧大赛”中的一幕。
近年来,北京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方式。如今,不仅“欢乐春节”“北京文化周”“魅力北京”等文化交流活动是中国元素走出去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也主动加入到“走出去”的队伍中来,成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力军。
“只有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融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融合,渠道建设与内容提升融合,努力发掘文化资源优势,才能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话语权。”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说。在这个理念的背后,北京采取加大政策扶持、搭建文化贸易交流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实效。
2006年以来,北京出台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实施办法,从财税优惠、服务保障、交易平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工作推进机制,全市受理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600多批、服务近5万人次。
借助一些重要的国际展会,北京把文化走出去纳入首都经济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北京国际交往的一大特色。如北京文博会已连续举办8届,文化贸易签约额累计达到4845亿元;2013年北京国际图书节签订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超过2000项,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最近5年来,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中国杂技团与美国玲玲马戏团签约800场、北京天创演艺集团成功收购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四达时代开拓非洲市场、北京出版集团与欧洲著名出版企业合作……在各项政策支持下,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壮大,成为走出去的关键力量。
据了解,北京市文化贸易额从2006年的12.65亿美元提高到2013年的35.33亿美元,年均增长15.8%。动漫游戏出口、图书版权输出和电影出口居全国前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数位居全国之首,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正在蓄势待发。
“文化走出去”范例
首部中国秀人均年创收21万元
首部中国秀《Panda!》赴美国拉斯维加斯进行驻场演出的项目,是文化企业深化开展“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这部由中国杂技团打造的舞台演出剧目,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自2013年起,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驻场演出,是拉斯维加斯首个完全由华人班底打造的中国题材剧目,在海外引起热烈反响。
中国杂技团总经理张红介绍说,与《Panda!》剧目的合作在突破了传统“走出去”模式中单一的内容采购,中方人员深度参与了剧目的创意策划、制作演出等多个环节工作。《Panda!》项目的合同成交总金额约342万元人民币,演员人均每年创收人民币约21万元。实现了海外传播“从送出去到卖出去”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民族文化品牌在国际一流演出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