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首日面馆吃面排长龙 众网友热议家乡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昨天是二伏第一天,不少市民的餐桌上都出现了面条的“身影”,而面馆更是顾客盈门,销量均比往常有明显增长。民俗专家表示,二伏吃面的习俗形成于明清时期,除了对身体有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勾起人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面馆吃面处处排长龙
北京晨报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西四的新川面馆,时至中午,餐厅内人头攒动。“今天是二伏,天气也挺热,所以就点了碗凉面吃。”正在就餐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老北京都有二伏吃面的讲究。“其实我入了夏就爱吃碗凉面,吃着不热也舒服。”记者注意到,该餐厅门前还特意张贴了“面条一长(寿命长)、二顺(喜)、三多(富)”的广告,提醒人们今天是二伏,不要忘记吃面。
因为点餐的顾客太多,店长李先生此时也在后厨帮忙煮面。他向记者介绍道,新川面馆主打的麻辣凉面、麻将凉面、担担面等销量都很好。“除了到店里用餐的,还有许多顾客直接打包带走,销量类较平时增长了差不多30%。”他告诉记者,今天来吃面的顾客年龄都比较大,这和老北京的讲究有很大关系。“年轻人都不太在意这些了,但是老人还是认这个理儿。”
随后记者来到华天延吉冷面,见到同样“人满为患”的场面,两层的餐厅甚至没有一个空位。负责人李先生称,今天虽然是周一,但来吃面的顾客同样不少。“从上周末开始,就餐的顾客就特别多,销量比往常要多四分之一左右。”他表示,最近几天每天都要卖出2400碗左右,顾客点餐都要排很长的队。
二伏面勾美好回忆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表示,北方地区二伏吃面的习俗,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士大夫中间,都有在二伏天吃面的讲究。普通百姓看到这些‘知识分子’们有此习惯,也跟着模仿起来,就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了。”
对于为何选择面条作为二伏食物,高巍解释道,首先二伏正好赶上作物成熟,新下来的麦子做成的面条会格外好吃。其次,由于面条本身比较容易消化,所以夏天吃面对于肠胃也有好处。“古时普通百姓的食物种类不是很丰富,尤其在夏季,肉类很难保存。比如在北京,在二伏天能吃碗带肉的炸酱面就更显珍贵。因此古人也就非常重视二伏面这个习俗了。”
除此之外,高巍认为吃二伏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会勾起对家人的美好回忆。“以前都是自家做面,看着家人在炎热的厨房挥汗如雨地劳动,会让人产生格外的感触。所以每年到了二伏,吃起面条时都会勾起对先人的那份难舍之情。”(记者黄晓宇)
■相关链接
好吃不过家乡面
“炸酱面”、“热干面”、“担担面”、“刀削面”等耳熟能详的各地传统面食,借着二伏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对象。有武汉网友写道:“家乡的热干面根根都筋道,颜色金黄,再淋上芝麻酱,加点酱菜,别提多好吃了。”而太原网友也不示弱,他们称山西的刀削面更有名,功夫全在刀上。“刀削面入口又顺滑又筋道,而且可以随意搭配肉酱、肉汤或鸡蛋番茄,不管哪种都好吃。”
还有网友写道:“以前体会不到,现在离家在外才感觉只有是妈妈亲手做的面才是最好吃的。虽然不丰盛,但是一口一个幸福。”
许多网友称,家乡的二伏面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吃什么面其实并不重要,如果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