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车配车祸抢救设备 提高事故抢救能力
参赛选手进行“车内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项目的医疗急救技能操作比赛
8月5日,120急救中心举行急救技能大赛,车祸伤急救成为竞赛项目。北京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外伤已经成为北京急救呼叫的首因,其中车祸伤占绝大多数。北京120急救中心已为所有抢救型救护车配备车祸伤标准化设备,提高交通事故伤害现场抢救能力。
据介绍,车祸后脊柱损伤在搬抬、转运过程中极易发生二次损伤造成截瘫。据记者了解,为减少对患者的损害,北京急救中心目前已在所有的抢救型救护车上配备了脊柱伤的专用设备,包括颈托、头部固定器、脊柱固定板、止血带等。此举可以缩短急救时间,更好地保护车祸伤患者。
北京急救中心2011年成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区总部,在国内推广创伤现场急救标准化技术,坐位颈椎损伤患者固定与搬运就是其中一项。培训在真车中以真人为模特,演练用标准化的器材和手法将伤员进行固定和转运。
此次急救技能大赛还展示了车祸伤急救过程的标准程序。一辆被“撞坏”的轿车里,一位30岁左右的男士被卡住。3名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先检查伤员的意识,大声喊着:“我们是急救员,为你急救。”初步检查后,急救员怀疑这位“车祸伤员”可能是脊柱损伤,三名急救员通力合作,小心翼翼地为“伤员”固定好颈托,并告知伤员:“我们的措施没有伤害,请您不要动!”
急救人员将伤者在担架上固定好后,还测量伤者的脉搏和呼吸,待指标稳定后,立即将伤者推上急救车。
技能大赛除比试车内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能力外,还竞技考核选手的理论能力、急诊心电图诊断、徒手心肺复苏、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气管插管等医疗急救技能操作能力。
相关新闻
非急救转运需求多预约少
记者获悉,目前急救中心每天平均有将近60次的转运都是出院回家、转院等非急救型任务,但多数患者没有预约非抢救型救护车的习惯,做到提前预约的非抢救型患者不到20%。
2012年,北京急救中心开通预约系统,接受转院及出院回家病人3天内的救护车辆预约服务。目前北京急救中心在中心站和东南西北四个分站都配备了非抢救型救护车。患者及家属可以拨打120,预约非抢救型救护车服务。
目前预约量不高并不代表相关需求不多。据介绍,北京市“120”和“999”急救网络日常转运的病人中,有很多是非急症的“平转”病人,占用了不少急救资源。开通非紧急医疗救援预约平台,是为了分流回家、转院患者对急救车的需求,减少急救资源占用,但目前很多患者及家属还是想不起来提前预约。
预约转院的救护车将不配备紧急抢救设备,只携带担架、药箱等基本医疗设备,因而更适合转运出院回家的患者,以及帮助骨折、发烧等病情不重且处于稳定状态的患者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