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创新整改发展模式 打通城乡一体化堵点

风铃响了四百年的玲珑塔,堪称京城精美建筑之作。玲珑塔下有条玲珑巷,却是20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被遗忘的角落。“私搭乱建多,两层楼能加盖到七层,胡同窄得只能过一辆自行车,”在这住了60年的赵山说,“没法住了。”

改造开发张罗了19年,却一直钉在原地,安之若素。空间有限,人口密集,资金难以平衡是难题,1800家老住户那丝丝缕缕的“乡愁”更是难题……

转变发生在2013年12月,19年拆不动的玲珑巷动了起来,而且搬迁腾退得很快。这种快,源自工作思路的变化:变以往项目开发、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为政府支持、村镇主导;变以往村民“被拆迁”、“被安置”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变单纯完成项目为综合协调进行规划,从过去单纯强调城市物理空间变为个人、集体、经济社会发展各方诉求的综合改善。

模式之变,打通了过去横亘在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上的堵点,一变天地宽。

从“要拆我”到“我要改”

长期以来,城市化是以一个个开发建设项目来完成的,村民在其中大多只是“被拆迁”“被安置”的角色。

在颐和园北宫门外,是有着四百年历史的青龙古镇。十几年来经历5次房地产开发、地铁建设、五环路建设等拆迁,古镇支离破碎,剩下的骨头没肉没油水,大大小小的城中村脏乱差,村民多是依靠“吃瓦片”,要想增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私搭乱建。

海淀创新模式,由政府帮助镇村集体成立公司,通过村集体企业让村民成为改造的主体,公司按照“零盈利、全封闭”方式运作,确保资金全部投入到改造中,将最大利益留给村民,这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2013年,青龙桥地区通过镇政府5次统筹梳理整合,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自主改造的模式、政策,村民集体确定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蓝图,一个十余年改不动、动不得的区域仅用了118天就完成了拆迁腾退。

在已经完成改造的玉泉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郭玉明感受到了村民自主开发的好处,“村民自主开发拥有更多自主权,不像商业开发‘挑肥拣瘦’,而是整村统筹,不留死角,还可以提前规划产业用地。”玉泉村改造后,依靠集约利用省下来的部分土地建成科技园区玉泉慧谷,年租金收入6000万元由村集体向村民分配,让村民不仅宜居,还能有产有业。

从“谋一事”到“谋一方”

海淀区小月河双泉堡地区,2002年被规划为京藏高速城市楔形绿地,因为单纯关注绿化重点工程,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的民生、发展问题,很快成为一个巨大的城中村,2000多户村民吃起“瓦片”,外来人口多达7万人,城市管理、运营难以为继。

这种“项目带动模式”,曾经在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局限于项目自身需求,“碎片化”规划模式形成了大量的城中村和边角地。

海淀区创新地提出了“区域协作规划”模式,从“谋一事”变“谋一方”。

2013年,市规划委和海淀区开始协作,从经济社会各方面考虑规划该区域。先是积极推进城中村拆迁腾退,对村民进行就地安置,同时规划建设小月河科技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海淀区,规划师已经不再单纯坐在办公室画图,而是由责任规划师驻村服务,村委会、区域单位、市政、绿化、文物民俗等部门多方参与、利益整合、科学统筹。在香山脚下,因为村民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香山中心区由拆到改,通过建筑织补改造恢复历史上著名的煤厂街、买卖街,为村民和城市留住了文化传承。

从“吃瓦片”到“一镇一园”

北坞村村民郭桂英一家,过去私盖了三层楼租给几十个人,一年收入十万元,“可那环境连我们村民都受不了,下雨提心吊胆,入冬生火取暖更怕,很多街坊自己都不愿意住村里。”现在,她家住进回迁楼,分了三套房,两套被政府整体趸租,作为公租房出租,“我们一点儿不操心,一年差不多也十万元。现在村集体有科技园,我们是股东还能有分红。环境美了,家门口就是公园,我们这里没有卖房进城的,大家都以北坞为荣。”

近几年,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海淀区通过 “腾笼换鸟”等方式发展高端产业,建设“一镇一园”。即以中关村核心区建设为依托,从调整不符合首都和核心区定位的低端低效产业业态入手,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园,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891亿元,净资产总额323亿元,年均增幅20%。

在海淀北部的东升镇,关停淘汰低端乡镇企业,把乡镇工业小区改建为科技园,发展高端服务业,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靠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00亩的东升科技园一期,成为本市首个以“中关村”命名的乡镇科技园,800多东升镇农民以集体土地、资产入股,当上了科技园区股东,不仅每年分红,还能在园区就业。

这种以农民为主导,将集体土地用于高科技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融入城市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农村、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东升科技园产值达到85亿元,东升镇全体村民股东分红达到了2.9亿元。

政府支持、资源统筹、镇村主导、农民主体、协作规划,海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破解城市病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的新路,实现了提升民生、恢复生态、弘扬历史文化的和谐共享,逐步将城乡二元融合为一,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走出了新意。

 

北京日报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