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建社区统计站 民生信息天天采

报纸、电视上常常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统计结果,增减升降、高低变化,有时与百姓的切身感受不相符。数据咋统计、结果准不准,百姓也并不了解。如今,石景山区率先推出新举措,试点在40个社区设立统计工作站,由社区统计工作者在居民身边收集数据,实时更新,为百姓生活、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准确数据。

“过去想做个入户调查,实在太难。”石景山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门难进,有用的数据上不来。有的时候,一些居民信息、常住人口信息,只能随着全国或全市的大型普查活动开展。”

一方面是百姓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准确的数据其实对百姓生活、政府决策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比如小区人口增长了,有关部门就要新建幼儿园或小学,但是新建的学校需要多大规模、多少学位,就需要该区域准确的人口数字。如果没有调查统计结果,政府就不知道如何配置资源,结果就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同时,如果仅仅是随着10年一次的全国经济普查、或是5年一次的全市普查这种大型普查活动才能开展入户调查,那么信息有时就会变得极其滞后。

为此,石景山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新举措,在40个试点社区内,建立专业的统计工作站,每站至少配置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统计工作者,在百姓身边及时收集各种的信息数据。

40个社区统计工作者,全部都是35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以往参与辅助普查调查的,多是社会聘用的临时工,很多都是大爷大妈,培训起来比较困难,专业掌握得也不尽如人意,现在有了年轻的统计调查队伍,可以确保数据更加准确。”该负责人说。

八角街道八角北路特钢社区的杨镇海,就成了第一批的社区统计工作者。“我们的办公地点就在社区居委会,和其他社区工作者一样,但是我们的专职是数据统计调查和收集。”

杨镇海目前每天的统计工作职责共有7大类,分别是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各种专项调查、住户调查、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人口调控监测。

这些数据,过去并不能保障实时更新,现在有了社区统计工作者,就能准确收集到最新的数据。

“每天都会入户调查,或是到企业调查。”杨镇海说,“和以往的调查员不同,我们社区工作者和百姓更熟,入户没有难度,而且我们还能够给百姓讲解一些调查统计知识,帮助他们认识一些统计数据。比如物价指数的升降,我们公布的是全市范围内的波动,百姓感受到的却是社区的波动,点和面有时会有差距,因此会有感觉不符的情况。在我们讲解后,居民就会明白了。而且会主动向我们提供数据,帮助我们把调查结果做得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在以往的调查中,人口统计的数据最不好收集,但对政府的决策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社区调查员上岗后,社区人口增减变化的情况就会立时上报,不再滞后。

此外,社区统计工作者还成为了一支扎根在基层的调查队伍。“过去一个街道的统计所,也就三五个人,还有专业方向划分,比如经济所针对企业,涉及百姓的数据调查起来就很吃力。”该负责人说,“现在社区统计工作者的职责覆盖了该社区全部的统计调查工作,没有盲区。还能够为全区统一的调查活动提供支持。”

在本月进行的全市范围内《北京居民互联网金融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时,石景山区的40名社区统计工作者就走上了街头,或在地铁口、或在小区门口,在15个调查点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50个样本任务仅仅用了3天就全部做完。

百姓把门打开了,第一手的准确数据上来了,社区统计工作者成为了扎根在基层、最接地气儿的调查员。

北京日报     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