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已开发四百余件高科技创新辅具

能帮助伤残人士康复训练的多功能残疾人康复车,能够精确定位智障者位置的“在哪”智能鞋,踝关节能根据步态灵活转动的智能小腿假肢……10月2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20余项“京产”高科技残障人士辅具受到关注。据记者了解,这些辅具来自北京市科研机构和市民的“金点子”,北京市自主开发的高科技残障人士辅具已达400余件。

智能假肢让脚踝动起来

在博览会北京展区,残疾人王龙穿上智能动力小腿假肢后,上楼梯的动作明显轻盈许多。“这回脚掌终于着地了。”王龙说,之前甭管几千元还是上万元的假肢,都有一个“通病”:脚踝动不了。穿上假肢后,脚掌和小腿始终保持90度,“上下坡或上台阶时,只能用脚跟受力,很吃力。”

这款由市残联与北京大学科研人员研发的智能动力小腿假肢使“脚踝”动起来。这款假肢可依据人体的步态计算出残肢运动生理信息,从而协调智能假肢配合健康肢体运动。科研人员介绍,这可以让残疾人在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物时,步态更稳健。

一旁,一位视障人士正在试用一款避障系统。这款辅具更小巧精密,可佩戴在视障人士的身上。该系统能利用色彩梯度算法,按照物体颜色将障碍物分类为地面、墙壁、通道等,当距离障碍物还有1.5米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提示“左转”“右转”,帮助视障人士避开障碍物。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盲人使用盲杖时,容易敲坏一些公共设施,而且感应障碍物也不灵敏。“目前避障系统还在升级中,未来对颜色的敏感度会更强。”工作人员说。

本届博览会将一直持续到10月29日,共有中国、美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余家企业带来近万件展品参展。北京展区共展出智能小腿假肢、避障系统、电动爬楼机、听障人士用电视等20件高科技辅具展品,现场邀请残障人士试用。

研发向残障人士征集“金点子”

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副主任王琦介绍,本市辅助器具的研发创新主要有两个渠道,一种是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另一种是通过“金点子”创意发明活动向社会征集。“这次展示的作品中,床上平板电脑支架、旋转拐头等不少产品都出自残疾人朋友的‘金点子’。”王琦说。

王琦所说的旋转拐头就是拐杖把,仅仅用一个轴承,就能向任意方向倾斜15度至20度,不仅大大降低拐头磨损,还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王琦称,本市每年会安排专项科研资金用于辅具研发,“金点子”创意发明活动吸引了大量残疾人工作者、爱心人士、生产企业和普通残疾人参与,大家一起碰撞出许多好创意,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生活。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共开发出415件辅具创新作品,其中很多还在全国拿了大奖。目前一些原创作品正在申请相关技术专利,有些还取得了关键性成果,完全具备投放市场的条件。

“这次福祉博览会也是希望搭建平台,帮助这些高科技辅具走向市场,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王琦说。

博览会免费评估残障人士需求

本次展会还首次单独设立评估适配展台,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为前来观展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进行需求评估,针对他们的不同状况,对其需要的辅助器具设计个性化方案。

与往届相同,本届福祉博览会的参观券已提前免费发放。为更好地服务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到场参观,组委会还专门安排了多班免费巴士接送残障人士观展,博览会现场还有百余名志愿者协助残障人士参观,并提供免费轮椅租借等服务。

新闻延伸

开发辅具需要“量体裁衣”

拥有合适的辅具,残障人士才能更方便地生活,但目前我国残障人士配用辅具的比例还不高。2013年北京市残障人士监测数据显示:全市残障人士一年内接受辅助器具配用的比例是25.63%,其中,城镇户籍比例为30.87%,农村户籍比例为19.29%。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残障人士辅具配适率已达90%左右。

“残疾人辅具不仅技术含量非常高,同时还兼具个性化特点,必须根据不同残障人士的需求‘量体裁衣’,才能发挥其功效。”王琦坦言,本市辅具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参与研发的高端企业、科研机构并不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研发出的产品虽然科技含量高,但并不一定实用。而残障人士虽然知道自己的需求,但又不知道依靠什么技术才能解决。

为改变信息不对称,北京市残联和中国残联目前正在对残疾人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残疾人对辅具的具体需求。“希望未来能建立一个‘残障人士辅具需求信息库’,提供给科研人员,让他们研发的产品能最大限度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王琦说。

此外,因为利润较低,使用量小等原因,一些双上肢残疾人士使用的辅具少有人开发,市残联也在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加大投入,研发相关辅具。

北京日表     2014/10/28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