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业人群蔓延到“00后”引创客扎堆

王逸翛是人大附中15岁的高中生,曾在公开场合“黑”进小米路由器,还利用特斯拉线圈原理做出了“人造闪电”。目前,这名“天才少年”已经在中关村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中关村,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你有想法、有技术,就能得到投资人的支持,实现创业的梦想。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6成的投资人聚集中关村,与创业者头脑交锋。

“创客”扎堆中关村

以前在硅谷,4成的从业人员来自于全球的人才,一代又一代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到硅谷创业,他们带去全球的思想、观念、文化、带去了创业梦想,通过创业活动吸附了全球的原创技术。而如今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却来到中国,走进中关村,去实现他们的创想。创新企业也由2013年的6000余家,增加到2014年上半年的9000余家。

在中关村的这些企业中,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为代表的27家创新型孵化器成为创业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而创业创客空间、清华创客学生社团、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等提供创业服务的创客组织也在快速发展,王盛林、毕滢等创客精英也在不断涌现。

目前,中关村已有16家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入驻,合作投资机构2200家,入孵创业团队360个,获融资团队123个,举办活动318场,平均每周举办12场。中关村创业大街街区创业生态初步形成。

创业人群已蔓延到“00后”

如果说十年前学生逃课创业,可能会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尴尬;而如今无论是高校的领导者、老师,还是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地投入到创业活动当中,甚至有的高校还在学校内开设了大学创业园、创业课程、创业教育等。随着北大创业训练营、北大1898咖啡馆、清华x-lab、北邮零壹时光咖啡馆等蓬勃兴起,也带动了一批有梦想有才华有技术的90后投身创业。

在中关村90后创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现在的创业人员已经从90后的大学生逐渐蔓延到接近00后的高中生。王逸翛是人大附中15岁的学生,曾在公开场合“黑”进小米路由器,还利用特斯拉线圈原理做出了“人造闪电”。目前他已经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全球最牛的代码交易、技术分享合作平台,做“码农的淘宝”。

而比王逸翛大一岁的齐林志也没闲着,在学校的支持下,齐林志办理了休学手续,一门心思放在互联网创业上。目前,他在中关村创客企业微软创投加速器的帮助下,已经进入导师培训阶段,随后还将与该公司提供的投资人进行洽谈,争取进入第一阶段的融资。

微软创投加速器负责人高欣欣告诉千龙网记者,只要创始人的创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较大帮助,且会被广泛使用,该公司就会对创始人进行加速创业。

中关村的“21岁现象”

其实,像王逸翛和齐林志这样以高中生身份到中关村创业的学生目前还处于少数,但在中关村,“21岁现象”却十分普遍。所谓的“21岁现象”是指学生刚刚步入大三就开始走进中关村,投入到创业的活动中。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21岁现象”还有一个别名叫“知春路现象”,因为知春路周边不仅有众多大学院校,很多成功企业也都是在知春路起步的。

专注于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立体视觉领域的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就是在中关村破天荒地走在了一起。创始人之一覃政在中国航天研究五院读博士时研发出虚拟现实设备产品后,便博士退学创业,在中关村先后结识了曾在央企上班的聂竟舟和有过独立创业经验的张立鹏,三人不谋而合,成立了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这三个人的组合恰好代表了中关村创业的三类群体,即在校学生、大企业离职人员和公司骨干。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告诉记者,在车库咖啡里面,像覃政这样的组合非常普遍,刚开始还觉得新鲜,后来也就习惯了。

中关村将设三大创业者投资基金

其实,在中关村创业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区域,只要有想法、有创意或者有技术,就可以参与创业活动,并借助中关村孵化器的创业服务平台获得启动资金、创业导师培训等服务。

正如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过的:其实创业者并不孤独,因为在创业者的后面有许多有经验的投资人帮助他们前行。郭洪表示,2015年,中关村将持续关注“21岁现象”,并支持90后创业者、大企业骨干离职创业、连续创业者三类创业人群的发展壮大。中关村将设立领军企业离职创业者探视投资基金、连续创业者天使投资基金和“90后”创业者天使投资基金等。

此外,在2015年中关村还将进一步扩大中关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给予中关村天使投资机构风险补贴。并建立天使投资人备案制度及天使投资项目库,支持成功企业家向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导师转变。(千龙网记者贾竹)

千龙网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