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排头兵”

12月12日,“微金融、共成长、铸梦想”创新小微金融产品发布会召开,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发布新的担保产品——“普惠保”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或许只是惊鸿一瞥、孤舟一叶,在以光速变化的科技界,五年却可能孕育一个新时代。

2010年,中关村发展集团背负着推动示范区建设和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使命应运而生。在集团的业务板块中,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兵贵神速,以最短时间,按照“做大担保、做强小贷、做优创投”的思路,整合了十多年前就逐渐开始的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科技创投等服务,中关村发展集团乘风破浪、屡创先机,先后设立科技租赁公司、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建立多个海外创新中心、打造“基金系”,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创新举措,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软环境,全力支持中关村创新创业。

多层次服务助力“中小微”

在中关村,每年新增6000家企业。如此令人振奋的新生力量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外行人熟知的残酷事实:一大半企业活不过3年,能够成长到5年的企业更是寥寥。

设立时间短、信用不足、商业模式新、缺乏抵押物……一个个中小微企业就这样错过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的“惊鸿一瞥”。越新越难、越难越新——首次融资难的“恶性循环”,直接让他们坠入难以跨越的“死亡谷”。

“大脑”根据X光片设计好最佳手术方案,与“大脑”连通的机械手就会据此把钉子精准打到既定部位——漂亮完成这种微创骨折手术治疗的,就是由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俗称“骨科机器人”。刚刚创办时,天智航就差点踏进令人担忧的“死亡谷”。由于高端医疗器械投入高、回报期长的特点,最初成立的5年,公司只见投入,却一分钱都没赚到。

2010年10月,由发展集团代持,2000万元政府股权投资和500万元集团自有资金,前瞻性的骨科机器人生产被注入了一针强心针。如今,天智航已经在深圳二院、自贡四院等5家医院建立了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

除了政府股权投资,科技租赁、科技担保等多种创新金融工具,也成了中关村科技金融“密码群”中的一员。

2005年,带着国外最先进的大规模牧场设计技术,率领畜牧、机械、营养学、工程设计等几十号专业人马,攥着一个数千头奶牛容量的牧场合同的张定宏发现,没人能听懂他们干的事,也没有哪家银行敢给这样一家初出茅庐的企业贷上百万的启动资金。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面临波动性大、资产不足、信用信息不完善、管理不够规范等多重融资障碍。如何为他们增信、解答中关村的“哥德巴赫猜想”?很多人把担保理解为增信,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则革命性地强调,担保是“发现企业的信用”,从而更敢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建一个像样的规模化牧场,需要畜牧、养殖、兽医、营养、机械、工程建筑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在国外建一个规模化养殖牧场,光设计费就能挣数百万美元……一叠厚厚的材料,放在了担保公司工作人员的面前。材料详实,领域涉及民生和重大现代农业技术,再加上一份刚签订的合同,足以证明中博农的发展前景和信用价值。

没要任何固定资产抵押,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直接出具了一份担保函。张定宏很快就搞定了银行的贷款——因为一旦出了问题,担保公司会承担连带责任。由于担保机构的介入,使得投资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得以缓解,道德风险得以降低,增强了投资机构提供债务资金的信心,从而更愿意提供贷款或其他债务资金。近日,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在“微金融、共成长、铸梦想”创新小微金融产品发布会上发布了新的担保产品——“普惠保”,将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创立一年以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提供至少10万元的主动担保授信。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超过20000家。

除了各种创新金融服务,科技金融创新成绩几何,天使投资最能说明问题。2010年,中关村管委会开始酝酿天使投资的扶持政策。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科金集团具体承担了这一职责。2011年,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专门支持天使投资的政策,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筛选优秀的天使投资机构和创新型孵化器以参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创新工场人民币基金成为其当年试行合作的第一家机构。2012年开始,基金进入公开征集阶段,各知名机构纷纷参与。目前,中关村天使引导资金已成为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LP,活跃了天使投资市场,带动了私人资本投资的热情,2014年有19家机构参与了申报。

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不仅助力小微企业的成长,也成就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服务模式创新。

放大社会资金提速“高精尖”

有一种鸟终生无法落地,只能在半空拼命飞翔直到力竭而死。在传说里,这种鸟叫做无脚鸟。在科技界和商业界,这种鸟则正是那些没有金融助力的中小企业,从出生起便无奈深锁高阁的科研成果。一只创新创业的雄鹰,除了插上技术的翅膀,还要长出金融的双脚,才能顶天又立地。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的一句话,既点清了创业企业在产业路径选择上的重要性,也精辟地喻出大环境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以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代表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如同一个巨大的鼓风机,试图为中关村企业造出一个个的“资本风口”,让他们借势起飞。

朱一明,北京兆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海归学子,中国存储器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几年前,他领导团队研发成功了国内第一颗移动高速存储芯片,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该技术的公司。

然而,在企业创立初期,由于融资困难,手里握着一沓沓的订单,朱一明却没钱买原料。“技术越先进,模式越超前,却越难拿到融资,因为风险也同样大,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位高科技行业业内人士的无奈感叹,在当初的朱一明和兆易创新身上得到了应验。银行虽然也看好企业的前景,但都在互相观望。没有新订单完成引来的资金“活水”,研发、生产的扩展工作眼看就要“停摆”。

最终打破僵局的是当时组建才一年多的中关村发展集团。没房没地,就拿股权质押,别的投资机构六个月的办理周期,而中关村发展集团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2000万元打入企业。

自有资金的注入还只是个开始,由于发展集团作为国企所代表的“政府眼光”,“市场眼光”也开始对兆易创新另眼相待。最终,带动了银行投资机构对兆易创新整整一亿元的跟进。2000万带动社会1亿元,5倍的投资,这样为高精尖、技术前沿企业制造资本“风口”和放大效应的成绩,只是中关村科技金融成就的冰山一角。

自2013年11月7日示范区第17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以来,截至2014年9月底,发展集团科技金融板块已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达494亿元,为实现今年600亿元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日报     2014/12/1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