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京津冀对外开放新高地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卡口全景
查验平台
办公楼
截至目前,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在封关运营后7个月内,累计完成进出口额已突破2亿美元。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夜景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是具有独特政策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区、先行区和示范区。
2012年7月23日,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结束了河北作为全国唯一没有设立综合保税区的沿海省份的历史。2014年4月18日正式封关运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腹地经济的扩大开放搭建了新的平台。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的中心位置、曹妃甸工业区东北部,规划面积4.59平方公里,具有3.3公里的配套岸线,可建设11个5至7万吨级泊位,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工业基础雄厚。作为河北首家综合保税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和发展,符合国家支持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便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走向国际化、提高竞争力,把国际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引入国内,加速产业聚集步伐,对提升曹妃甸、唐山、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将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创新发展,助推京津冀对外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
2014年5月,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入区企业完成了首批整船大宗货物出口业务,利用综合保税区国内货物入区退税的优惠政策,一次性获得出口退税约195万元人民币。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与曹妃甸深水港口优势完美结合,使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对腹地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截至目前,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在封关运营后7个月内,累计完成进出口额已突破2亿美元,主要涉及机械零配件、机电设备进口和钢材出口业务。
黄金宝地耀眼明珠
曹妃甸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是环渤海、东北亚中心地带,全区总面积19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湾生态城以及3个镇、10个农场和2个养殖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
从曹妃甸的外部支撑来看,唐山市北部是燕山余脉,铁矿保有量50多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中部平原煤炭资源丰富,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煤炭保有量仍有45亿吨,为全国焦煤主要产区;南部沿海石油储量达10亿吨以上,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以上。这些都为曹妃甸发展重化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曹妃甸区位优势明显,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1992年开始谋划论证,2003年3月通岛公路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建设序幕,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曹妃甸区,历经十年艰苦努力,曹妃甸已由过去的一片不毛之地变为黄金宝地,由一个狭小滩涂变为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