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小学生践行老规矩:长辈没动筷 小辈不先吃
新年伊始,西城登莱小学邀请700余位学生家长进校园话老礼儿,并通过书信的方式为自己的孩子立下一条要遵守的“老规矩”。寒假,孩子们将围绕自己立下的老规矩,规范自己的言行,家长则通过照片等形式记录下孩子的践行过程。
面对长辈礼数多
“妈妈讲一个咱北京的老规矩,那就是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一(2)班的教室里,张煜珩的妈妈与全班的家长、学生分享了自己一生奉行的一条老规矩。原来,在张妈妈很小的时候,姥姥就告诉她,出门进门“先叫人”,这是对长辈的尊重。
“要学会长者先,幼者后。”另一间教室里,一(1)班张馨然的爸爸跟孩子们说,任何时候都要尊重长辈,吃东西时要请长辈先吃,就座时要请长辈先坐,走路时要让长辈先走。
说到对长辈的礼仪,五(3)班鄂静祎的妈妈代女士告诫全班孩子:对长辈说话要用“您”,不然就没有礼貌。“有一次我和婆婆说话时用了你,我女儿立马跑到我跟前,说称呼奶奶得用您,否则不合规矩。”代女士说,今后,自己要和女儿一样,学好老规矩。
和女儿教学相长,代女士觉得受益匪浅,她开始注意查阅一些相关史料。她说,咱老北京人的礼儿,不是宫廷礼仪,也不是官场上的逢场作戏,它来自于民间,是百姓当年自觉自愿遵守规则、靠实践得来的民俗,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保留下来的精华和宝贵遗产。“从当前现实来讲,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代女士说。
用餐规矩有讲究
五(2)班教室里,倪艺轩的爸爸谈起了用餐时的规矩。每到吃饭时,座位要分长幼尊卑,长辈一定上首,晚辈两边,孙辈打横。小孩子另一桌,不可错乱。而且大家一起吃饭时,老人长辈没动筷,小辈决不能先动先吃。一定是老人先吃一口,晚辈才可以吃饭。
不仅如此,老北京人吃饭时讲究食不言、餐不语,而且饭碗要吃得一干二净,这是告诫年轻人要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除了不说话,吃饭不能搅菜碟不吧唧嘴,筷子不能敲饭碗,喝酒时不能出声。如果声音过大,会被视为对旁边吃饭人不尊敬和没教养。
“吃饭时,还要手扶碗,不要一只手垂在桌子下面。”三(2)班教室里,陈奕君的妈妈也聊到了吃饭时的规矩。俗话说“要以食就口,不要以口就食”,这意思就是说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食物拿到嘴边吃,而不能把嘴凑到食物跟前儿去吃,否则就和小动物没什么分别了。听完陈奕君妈妈的话,现场就有几位小朋友低下了头,脸红扑扑的。他们身旁的爸爸妈妈自然不忘抓住此大好契机,跟孩子定下了要吃饭守规矩的约定。
“老规矩”待传承
不许吧嗒嘴儿、不许斜楞眼儿、不许罗着锅儿、不许嘬牙花儿……座谈中,记者发现很多“老规矩”都是耳熟能详,但在生活中却流于随意。还有一些老规矩是几近消失的,比如敲门不能太使劲,敲三下要停一停,如果急促地长时间敲门是非常不文明的……
“‘老规矩’看似不起眼,但却道出了中国文化中‘礼’的真谛。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让孩子遵循老规矩的要求,进而传承它的精神!”校长郭志洁表示,提到“老规矩”,很多年轻人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陈旧的东西,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所以当今社会里,“老规矩”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被人们渐渐淡忘。郭志洁则认为,有些“老规矩”貌似过时了,和现代文明和教育理念好像有冲突,但细想想大多数“老规矩”都是千百年来积淀的文明传统、经验道理,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放到今天乃至今后,仍然具有很强的教育、规范、指导意义。所以,“老规矩”不能丢。
此次活动结束后,登莱小学会帮助孩子形成践行老规矩的方案,做到日常“行老规矩”。到寒假,孩子们将围绕自己“立下的老规矩”规范自己的言行,家长可通过照片等形式记录下孩子的践行过程,开学后学校将对做得出色的学生进行宣传和表扬。到“六一儿童节”时,全校将借助情景剧的方式展示同学们践行“老规矩”的情况,分享传承“老规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