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建平移院落示范区 满足部分居民的愿望

文保修缮

腾退修缮多个文保项目

拥有全市五分之一历史街区的文保大区,西城区今年将推动多个文保项目的腾退修缮。主要包括崇效寺藏经阁、大藏龙华寺、粮食店街第十旅馆、平民中学、圣安寺、先蚕坛、新市区泰安里、护国观音寺、粤东新馆等;此外,力争年内启动万寿兴隆寺和杨椒山祠的腾退疏解。

市文保单位万寿兴隆寺位于西城区北长街39号,原为明代兵仗局佛堂,清康熙年间经两次重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1)敕改万寿兴隆寺。寺坐西朝东,规模较大,西至中南海,北至庆丰司,南邻后宅胡同。有房200多间,内有东向殿二进,南向殿四进,各殿均有配殿。1949年后曾为老年太监的集中住所,现为民居。有文物建筑85间,建筑面积1944.7平方米。

针对万寿兴隆寺的腾退,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介绍,目前约有100多户居民在其中,成了大杂院了,因此腾退疏解工程还需好好研究。此外,年内还将启动复建织女桥项目,并同步开展相关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工作;启动护国寺金刚殿、一桥两庙(德胜门桥,永泉庵、真武庙)、三官庙、天寿庵等一批文物院落的腾退、保护与修缮。

孙劲松介绍,一桥两庙的复建,其中位于后海、西海分界点的德胜门桥已经有了,两个庙目前都是居民大杂院,还需腾退。此外,位于二环边上的德胜门城楼,历史上的对街有仿古建筑,跟城楼遥相呼应,今年计划启动这个仿古建筑的复建工作。

什刹海建设

“留住原生态和乡愁”

针对什刹海平移示范区的建设,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会后介绍,今年年内重点打造乐春坊1-6号平移回迁院落试点,目前已委托清华建筑学院及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概念方案设计。

乐春坊,实际是什刹海的一条胡同,位置在地安门西大街与白米斜街之间。乐春坊全长100米,均宽为4米,南北走向,胡同中部有一折弯。因为它从地安门西大街穿过胡同可直接到达前海,旧年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把这条胡同叫“穿堂门”。

据介绍,什刹海目前已经有三个院落完成了腾退,开发商将进行相关的规划建设。李岩表示,文保区疏解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居民愿意走,有些居民因为年龄等原因不愿意离开,打造“平移示范区”就是要满足这些不愿意走的居民愿望。

记者了解到,西城区还将在杨梅竹斜街三井社区进行试点,推广“内盒院”零散空间改造,结合居民意愿,按照就地改善环境和两权分离合作的方式,与什刹海平移院落示范工程一样,都是为了响应总书记“留住老北京原生态和乡愁”的要求。

此外,今年年内西城区还将完成什刹海保护试点院落项目,在地上建设什刹海地区社区活动用房,在地下建设为居民服务的机械停车库。力争全面开展宣西风貌协调区北侧、国家大剧院西侧等区域的腾退工作,实现签约搬迁1000户居民。

京华时报     2015/01/1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