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讲解员任丽琴:10年解说京腔京韵吸引人
展厅一进门就是迎亲仪仗队,不少观众马上就会对一些细节问题向任丽琴(右)好奇地询问。
十年讲解,润物细无声,任丽琴渐渐成为首博对外窗口的一个“品牌”。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首都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任丽琴 10年解说京腔京韵吸引人
老北京人怎么过年?要找到答案,您可以到首都博物馆的老北京民俗展厅转一转。多位老北京讲解员,专门为观众讲述民俗那些事儿,任丽琴就是其中一位。任丽琴一口标准的京腔儿,气质温婉、举止亲和,吸引来一批又一批观众。
早起三小时“候场”
任丽琴家就住在首都博物馆附近,上午的讲解工作要从九点半开始,但她把闹钟定在了六点钟。自从做了首博的志愿者讲解员,她就有了早起的习惯,要做足准备工作。
讲了将近10年老北京民俗,该说的话早烂熟于心,任丽琴要做的准备是形象上的。没有华丽的衣着,也没有靓丽的造型,她只是按照老北京的规矩,把自己里里外外收拾得利利落落的再出门。从家走到首博大约需要20分钟,不论下雨下雪,任丽琴九点钟都会准时来到休息室“候场”,而且全身上下干干净净。“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任丽琴微笑着说。
京腔京韵娓娓道来
“过年喽!”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任丽琴在讲解中也突出了年味儿。任丽琴用温婉地道的京腔京韵,为观众讲述北京人怎么过春节。“吃完年饭放炮仗,全家要团圆守岁、接神、包饺子,不到天明拜年不许睡觉,这在老家儿有新旧交替之际珍惜光阴的意思,小辈儿呢则是为了父母尊长延年益寿”。
任丽琴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展厅里大小文物展品足有几千件,她并不会都一一讲到,但带着观众走上一遭至少也要两个小时,口干舌燥也顾不上喝水。而且为了不打扰想自己参观的观众,她绝不用扩音设备,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典故娓娓道来。
喜欢讲解不会厌烦
2005年年底,首博新馆试运行开始,任丽琴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讲解员,便走上了属于她的那一方舞台。
1956年出生的任丽琴,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做过媒体记者,编辑过杂志,也曾在文化事业单位任职,还一度成为自由职业者。而在首博做一名志愿讲解员,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满足感。她喜欢老北京文化,在首博可以把这些文化与全国观众分享。
相似的话翻来覆去说了近十年,不会厌烦吗?时常有人这样问任丽琴,她反问对方,“如果您喜欢游泳,天天游泳会烦吗?不会,您会觉得游泳成为了您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一样。”
虽然馆方对志愿者没有考勤要求,但任丽琴每周至少要来三次,往往一讲就是一天。她说,自己在展厅里讲解时会很兴奋,并不觉得累;可一天下来,要回家的时候,才感觉自己有些迈不开腿了。
最爱观众主动提问
任丽琴的讲解只针对有需求的观众。在展厅里,她会静静地观察每一个参观者,只要对方对一处展品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她就会上前介绍一番。如果对方还想了解更多,她会一直讲下去;如果人家不愿再听,她也不会纠缠。任丽琴说,她不会去生硬地打扰观众,因为有些人喜欢自己参观,“只有观众主动接受一样知识,才能够印象深刻”。
任丽琴最喜欢主动和她交流的观众。特别是一些外地观众,能让她对不同地区的民俗进行对比。她说,展厅一进门就是一队迎亲的仪仗队,很多人都主动找她询问,为什么队伍里会有两个人举着灯。这是因为在满族婚礼中,新娘子是不能见到太阳的,因此要在日落之际出门,越走天越黑,这样就必须有灯来照明了。满汉融合后,新娘子天黑再过门儿的习俗也不多见了。但在同观众交流中任丽琴了解到,南方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这种传统。
“回头客”预约讲解
对于经常参观首都博物馆的观众来说,提起老北京民俗展厅的讲解志愿者任丽琴,大家都会印象深刻。只要听过她的讲解,都会被她那温婉的气质、标准的发音、稍缓的语速、亲切随和的举止所吸引。
近10年时间里,在听过任丽琴讲解的观众中,出现了不少她的“回头客”。听一次不过瘾又听第二次、第三次,还有听了一遍觉得受益匪浅后又专程带着孩子、朋友、家人再来听的。10年讲解,润物细无声,服务的观众不计其数,任丽琴渐渐成为首博对外窗口的一个“品牌”,总会有观众找她要联系方式,还有团体观众打电话询问任丽琴的服务时间,专程来听她的讲解。
任丽琴还记得,一位从台湾到大陆来旅游的中年女士,在听过她的讲解后非常感慨,觉得学到了不少老北京的知识,临走时向她表示,还要带孩子再来听一次,让他们也能了解到悠久的老北京文化。
任丽琴说,她现在仍和不少喜爱民俗的观众保持着联系,还会互发节日祝福短信,互发文化历史问题交流的邮件等等。
任丽琴的工作日
◎6:00 起床,细致准备;
◎8:30 出门,步行去首博;
◎9:00 备场,休息室内最后准备;
◎9:30 上岗,老北京民俗展厅讲解;
◎11:30 午休,步行回家吃饭;
◎13:30 开始下午讲解;
◎15:30 展厅讲解结束,为观众服务;
◎17:00 闭馆,准备迎接下一场讲解任务。
记者手记
感谢让文物“活”起来的人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只在名牌上标着几行字,告诉观众,它们是什么。但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往往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有人讲解。
一个好的讲解员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有热情,也得具备一定的天赋。有些人满腹经纶,讲不出来;有些人口若悬河,但语言声音干巴巴的,让人听不进去。从学识到表达,任丽琴做到了很好的统一。任丽琴是个充满热情的讲解员,她深信要给观众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她随时随地给自己充电,知识面越来越宽,走进展厅面向观众总是自信满满,讲解起来也就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她的声音有一种磁性,讲的内容也生动,她一张嘴,周围的人就想围上来听一听。
正是有了像任丽琴这样的讲解员,才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能够“活”起来。感谢任丽琴,感谢讲解员们,让我们能够结识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