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造”脑起搏器实现远程术后调控

继实现无线充电技术后,治疗帕金森症的“北京造”脑起搏器又新增远程控制、手机APP管理两项功能,继续在全球领跑该项技术。

这一当年差点儿被国外企业买走的技术,在北京市科委和清华大学的支持下,不但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已经开始大量造福帕金森症患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一在北京昌平科技园区制造的产品,总植入量已超过1600例次,应用医院达到56家,市场占有率近40%,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近1亿元,成为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成功范例。

脑起搏器的医学术语叫“脑深部电刺激器”,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症的首选外科疗法。手术时,医生在患者的大脑皮层下方约10厘米的丘脑底核部位,植入一根1.27毫米直径的电极;一条类似耳机的导线埋在皮下组织,连接大脑内的电极和植入在患者胸部的电池。电池约1厘米厚、4厘米见方。脑起搏器每秒钟130次到185次的高频电流,让人体的神经发生反应,控制身体不再出现颤抖等帕金森症状。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科技人员首次进行了清华脑起搏器远程程控技术和脑起搏器监护APP服务的展示。“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病友。”项目主持人、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告诉记者,“患者不用来北京,在基层医院通过网络远程调试,就能完成编程,将设备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

一名来自沈阳的清华脑起搏器受益者,在千里之外接受论坛会议现场医生的远程程控,十几分钟就实现了将埋在皮下的脑起搏器重新设定刺激频率,他坦言“感觉更好了”。通过远程控制,该技术使得患者能够就近获得程控专家的术后调控服务,大大降低了患者往返于大医院进行术后程控的交通和时间成本。

来自广东的清华脑起搏器受益者曾先生,在现场演示了手机监护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信息。通过这个APP,患者可以很清楚地知晓自己体内脑起搏器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是否足够等。这些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发送给厂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最快速度获得帮助。

新闻内存

作为一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帕金森病患者越来越多。据估算,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达到270万。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安全、可逆、疗效显著的神经调节治疗方法,全世界已经有10多万名患者植入了脑起搏器。国产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进口产品的独家垄断,极大降低了产品的应用费用和技术门槛。

脑起搏器的相关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治疗癫痫、抑郁、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解决毒品依赖问题等领域。据预计,相关的神经调控产业,在2020年全球市场将高达200亿美元。

北京日报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