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童书展带你读童年

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丛书长什么样?最早的少儿畅销书是什么?“六一”快到了,“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展”昨天在位于国家图书馆南区的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可以让大小朋友一探究竟。现场展出的百余册图书有的早已泛黄,有的字迹模糊,有的鲜亮依旧,它们承载着一代代儿童的书香记忆,记录了童书的百年历程。

展览集中展示了各个时期代表性强、艺术水平高、影响力深远的经典童书,将我国百年童书史按照时间脉络分为“晚清时期的儿童读物”、“民国时期的儿童读物”、“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的儿童读物”、“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儿童读物”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儿童读物”五个单元。这些经典童书囊括了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包含战争、科普、校园、科幻等多种题材。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套大型儿童文学丛书《童话》特别引人关注。1909年,孙毓修在商务印书馆开始编辑并主撰这套丛书,历时15年总共出过102种。据展览承办方——国家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童话》大多取材于外国文学,包含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还有一部分取材于我国的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丛书中,中国第一篇以“童话”命名的作品《无猫国》昨天展出,该作品曾被茅盾先生评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儿童文学”。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爱的教育》直到现在还是孩子们手中的宝贝,这本书曾是我国最早的少儿畅销书,但名字更好听,叫《馨儿就学记》,封面上的小孩儿透着一股子调皮劲儿。1909年,中国新文学通俗小说大家包天笑首次根据日译本把《爱的教育》译成中文,名为《馨儿就学记》。译本先在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教育杂志》上连载,191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封面署有“天笑生著”字样,其实这本书更多是包天笑改写的一本普及儿童读物。“包天笑有一个儿子叫可馨,故该书取名为《馨儿就学记》。”61岁的张力平收藏有《爱的教育》不同版本,她说,该书到1948年印至18版,发行量几十万册,是《爱的教育》最早的版本。

而《中国寓言初编》是我国第一部专供儿童阅读的寓言集,出版于1917年,共收辑《礼记》《孟子》《韩非子》《申子》《墨子》《史记》等27种古代典籍中的120多篇寓言。

百年童书展还对一代大家表示了致敬。鲁迅、梁启超、叶圣陶、冰心、丰子恺、刘半农、俞平伯等都对儿童文学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近代著名的科幻小说家,著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科幻小说,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先生曾翻译了他的《月界旅行》,梁启超先生翻译了他的《十五小豪杰》,据专家介绍,当时他们的翻译都对原作进行了改写。

每个时代的儿童经典读物都可以在展览上找到。民国时期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鸡毛信》等,温馨自然;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时期,英雄主义精神深深渗透进儿童读物,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微山湖上》《刘胡兰》《向阳院的故事》等。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读物开启了多元化时代,展览中会看到70后、80后最爱的《黑猫警长》《365夜》,还有《花季雨季》《第三军团》《女生贾梅》等。新世纪以来,原创图书和引进图书都很兴盛,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哈利·波特》等都有图书展示。

此外,展览专门设置了阅读体验区和多媒体放映区。据悉,展览将于7月底结束。制图/焦剑(记者路艳霞)

北京日报     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