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看“京跤”:听着有趣 看得过瘾

两个彪形大汉,一边逗咳嗽,一边摔跤,听着如同相声,看的却是真功夫,一跤撂得对手两条腿甩过头顶。这就是“京跤”,老北京天桥特色的摔跤。13日的东城区第二文化馆里,两位京跤的老前辈,宝善林先生诞辰115周年、马贵保从艺70周年的庆祝演出在这里举行。

不少民俗学者都来到现场,向马贵保老爷子表示了祝贺。马贵保老爷子今年87岁,从十多岁的时候开始,跟着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天桥摔跤艺人宝善林等多位师父学摔跤,练就一身本领。几年前,有记者采访马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还能比划比划。如今,老爷子的耳朵、腿脚都不灵光了。

“过去发愁没有人发扬传统的摔跤技艺,现在好了,国家给钱、给地方,传承文化。”在台上,老爷子颤颤巍巍地讲了几句话,赢得满堂掌声。

变戏法、唱京剧,多位民俗艺人前来捧场。最后一个节目,就是韩国卿、郭金锁两位表演京跤。说是摔跤,两个选手边斗嘴,边给对方使坏,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到用真功夫的时候,一个人举起对方抱摔,脚丫子从比脑袋还高的地方划过,“咣当”一声就撂在了舞台上。

“这些摔跤形式,都是模仿年轻时候马先生的表演。”韩国卿今年38岁,小时候曾在什刹海体校练习柔道,后来成了一位民俗摔跤艺人,“十多岁的时候,马先生在鼓楼有个棚,里面就是他的跤场,我经常去看。后来表演摔跤,虽然当时没有拜师,但实际上很多演出的技法都是从马先生身上学来的。”他于2012年正式拜马贵保先生为师。

如今的北京人,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老天桥的摔跤。去年韩国卿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以师爷宝善林的绰号“宝三”命名,打算发扬京跤文化。除了表演京跤,“我们还在做喜庆堂会这样的项目,希望能靠堂会这种传统的庆祝形式,给京跤等老表演艺术一个发扬的机会。”

说来容易做来难,生意并不好。“京跤这种形式很特殊,它表演性挺强,但又带着竞技的味道;说是竞技,它也很类似杂耍表演。”韩国卿觉得,虽然东城区把京跤列入了区级非遗项目,但不能光指着国家扶持过日子。

北京晚报     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