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宗学的北京三中

北京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724年。追述历史渊源,北京三中原系清宗室觉罗八旗右翼宗学,是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初五日开始设立的清皇族子弟学校,校址最初在瞻云坊(俗称西单牌楼)以北的石虎胡同。八旗宗室按左右两翼分设宗学、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级,闲散宗室子弟八岁至十八岁均可入学,校舍原是吴三桂之子、额驸吴应熊的赐第。

清八旗右翼宗学,大约于1754年迁址于瞻云坊以南的绒线胡同。康梁变法以后,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于1898年1月(光绪24年)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大理寺少卿张亨嘉为大学堂总监督。1902年3月翰林院侍读宗熙奏请将宗学并入大学堂系统,获准。改右翼宗学为右翼中学堂,校址由瞻云坊以南的绒线胡同迁到受壁胡同(现西四北四条)西口。

辛亥革命后,1912年9月学校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迁址于祖家街(现西城区富国街3号),后更名为北平市第三中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学校由北平市第三中学更名为北京市第三中学,简称北京三中。2002年7月,原新街口中学与北京市第三中学合并为北京三中初中部。2010年,原西四中学的一部分并入北京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随后,学校初中部按西城教委的统一规划,由新街口校址迁往大红罗厂街甲25号。

北京市第三中学孕育了一批文化名人:著名文学大师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供职十年,并在此酝酿了传世之作《红楼梦》;“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在学校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之后第二年入学的;著名学者罗长培、于光远、徐城北,文化界名人苏民、蓝天野、李翰祥、马季、笑林、石富宽、董浩、邓伟等人都毕业于北京三中。

千龙新闻网     2015/08/06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