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引“文化清泉”推动社区服务变革
知识培训“升级”为老服务
老年人是社区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老年人群体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希望发挥所长、老有所乐。“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跟孩子们能视频聊天,上网看看新闻,出去旅游的时候可以微信保持联系。”家住紫竹院街道厂洼一社区的顾全老人说道。可见,老年人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十分迫切的。社区文化建设要让老人能自主的参与社区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帮助老年人培养归属感和安全感,使他们感受到社区是家的一部分。
目前,海淀各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对提高老年人群体文化建设已开展了各式创新型服务。如针对老年人防诈骗意识淡薄的特点,青龙桥街道西苑挂甲屯社区集中开设“科技知识大讲堂”,重点讲授“如何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甘家口街道统筹地区资源,与海淀区老龄大学合作,成立了“老龄大学甘家口分校”,走上了联合办学之路,学校开设了牡丹专修班、工笔花鸟初级班、楷书(欧体)专修班,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紫竹院街道开设电脑培训班,老师讲解电脑应用、智能手机、视频编辑等一系列的知识及操作。
“大手拉小手” 文化关爱困难家庭子女
未成年人的发展教育工作植根于社区文化建设,以文化关爱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海淀区基层服务的又一亮眼品牌。“爱心助学”项目是关爱青少年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务方式。海淀区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不断壮大大学生志愿队伍。志愿者们每周都会走进贫困家庭中,免费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仅以中关村街道为例,就有87名困难家庭子女接受爱心助学志愿服务,参与的高校志愿者达306人,累计服务时长5800小时。
学院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办模拟法庭,志愿者和社区的学生一起用庭审记录的方式讲述法律纠纷案件。孩子们兴奋的说:“看了模拟法庭以后,我们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了,真是太有用处了!”
社区提供资源,服务青少年学习。把图书送到孩子身边,是清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的特色项目。在了解到社区孩子们,特别是一些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弱势家庭和外来务工子女对课外阅读有着巨大需求,其开展的“书香满清河——流动图书进社区”活动,深受广大社区居民欢迎。(文/李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