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打造全国高端创新创业发源地
多层次创业服务体系正形成
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木桶短板理论”会过时,“长板理论”会当道?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平台,正在起到这种优势互补,在“长板”面前弥补“短板”的效果。
当创业者的创业项目中有某一部分科研需求自己不擅长,并不意味着因为这一短板就要放弃整个项目。你可以像在“淘宝网”上一样搜索、预约仪器,也可以发布实验需求、找到理想的实验外包提供者。这是“中关村科学实验互联平台”所能完成的。
《实施意见》提出,要聚焦强化人才服务、金融服务、公共平台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服务等四个方面服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创业服务新体系。
昨天,中关村发布32个创新创业平台,其中包括易科学主办的“中关村科学实验互联平台”、慈记网络主办的“中关村个性化移动健康管理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也包括YOU+青年创业社区等创业服务平台。
在北京,创业载体正越来越多样,北京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区等孵化机构超过150家,已认定“北京市众创空间”65家,认定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数十家。
创新资源京津冀共享
大半年前,从河北一家大型企业辞职,准备在秦皇岛投身创业的创业者李鹏来到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参观。在这条被人们称为“创业圣地”的街上,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高度密集,这让李鹏心生向往:“要是秦皇岛也有这么个地方就好了!”
如今,不用大老远跑到中关村大街,李鹏也能享受到中关村的创新创业资源。一方面,中关村的各个科技园区正积极与河北、天津合作,将先进的创业服务理念“输出”至这两地;另一方面,中关村刚刚上线了“网上会客厅”,千余项可能与创业者发生关联的服务,全部搬上网,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地界。
“中关村‘网上会客厅’的定位就是,立足京津冀、服务全国。”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说。
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将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市发改委副主任高朋介绍,具体来说,一是依托中关村核心区,形成开放度更高、服务范围更广、辐射带动力更强的创新创业型经济集聚区,放大中关村核心区在研发孵化等高端创新创业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高端创新创业核心区;二是强化核心区通过管理输出、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形式,辐射带动郊区县创新创业发展,建设郊区县创新创业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此外,还将通过京津冀创新资源共享,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创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