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家教
通州漷县镇沈庄村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虽膝下无子,但家里从不缺孩子的欢笑。
老人叫董岳东,是一名退休教师,去他家的孩子,都是他的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半个多世纪前,还在上中学的董岳东读到《师说》,对教师行业心生敬仰,梦想着自己也能走上三尺讲台。
1959年,董岳东自北京工学院毕业,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哈尔滨的工厂,一干20年。虽然当了工人,但董岳东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他仔细研读小学、中学各科的教材和教案,自己给自己讲课。
1979年,董岳东偶然听说黑龙江省绥棱县一所中学在招聘教师,他开心极了,义无反顾地放弃在哈尔滨的饭碗,去绥棱县当老师。由于当地缺乏师资,董岳东身兼数、理、化三科教学,乐此不疲,“挑战大,进步才更快。”1994年,董岳东退休时已成为中学一级教师。
退休后,董岳东回到北京漷县镇沈庄村。他烧得一手好菜,每次下厨,村里的孩子总能循着香味儿找到他家。董岳东喜欢孩子,不介意多添几副碗筷。渐渐地,“董爷爷家”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玩的地方。
“作业做完了吗?”董岳东习惯性地问起孩子们的学业,每次问,孩子们总是摇着头。这让董岳东皱起了眉,他开始留心孩子们的生活。原来,村里很多年轻父母忙着打工,无暇辅导孩子功课。一放学,孩子们就“放了羊”,不玩儿到天黑不回家。“老这样下去,孩子们的学业不就荒废了!”董岳东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
一天放学,董岳东招呼孩子们都到他家来。刚一进门,孩子们就大吃一惊,董爷爷家的客厅和卧室竟摆上了课桌椅,变成了“课堂”。“先写完作业,爷爷陪你们一起玩儿。”董爷爷的话就好像是上课铃,孩子们乖乖地坐下,写起了作业。自此,董岳东“家庭学校”正式开学,寒暑假还提供“住校”服务,董岳东给孩子们准备崭新的被褥,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好吃的。
每年寒暑假,董岳东都会自掏腰包,带孩子们去北海公园、动物园、圆明园……“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体验,努力学习,才能走得更远。”董岳东语重心长,孩子们使劲点头。
做这些,董岳东从没收过一分钱。家长送来的米、面和生活用品,也被他如数送还。“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才是无价之宝。”董岳东开心地笑着,茶色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曾在董爷爷家上过“课”的孩子们,如今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周末,他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重回小院,每每此时,董岳东的眼睛里,就闪烁着幸福。
“寄迹此间倾力育桃李,忘情世外静心度岁华。”这是董岳东挂在家中的诗句,是自勉,更是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