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3000件文物重回地下
特制“囊匣”为文物护体
除丝织品外,定陵出土的还有大量金器、玉器、瓷器等。对于这类文物的存放,十三陵为它们量身定制了“囊匣”。
“囊匣”其实是一个个蓝色的缎面方盒,盒子框架材料为三合板,内部为特制海绵和棉花,并依据每个文物尺寸、形状塑形,“文物放进去完全吻合,不会随便移动。即便从30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也不会受影响。”工作人员介绍。
在文物库地下一层的器物库房,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个“囊匣”,里面摆放着一支“喜庆万年”鎏金银簪,簪子上镶嵌的红蓝宝石,以及“庆万年”三个金字璀璨、发亮,看起来十分精美。“有了囊匣护体,文物存放更安全,保存寿命也会延长。”宋磊介绍,现在办事处已经定制了1700多个不同规格的囊匣。放置于囊匣中的文物,未经批准,不允许随意取出,以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文物库于2012年建成。此后,特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筹备文物搬家事宜,包括文物登记,文物柜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文物囊匣的测量、制作等等。今年3月27日,文物搬家工作正式启动,到11月18日基本完成,历时7个多月。从文物清点、拍照、包装、装箱、运输、拆箱、分类到完成上架,每一件文物的搬运都要经历至少6个环节。
除馆藏文物大搬家外,原先散落在各陵区的石碑、石刻、木质及琉璃等建筑构件2000余件,也集中移到思陵院中。至此,十三陵文物搬家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小知识
定陵小档案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其营建自万历十二年(1584年)始,十八年(1590年)竣工,用时近六年。陵寝占地18万平方米,用银800余万两,它是十三陵中规模较大且最为奢华宏丽的一座帝陵。
北京日报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