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进课堂、远程教学 "互联网+"变革教育模式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如今的学生在其接受教育的每个环节、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互联网带来的改变。PAD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在线题库……风风火火的“互联网+”改变着教育的面貌,也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一些争议。
PAD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今,PAD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比如,从本学期起,东城区“天坛——永定门外学区”就在学区内所有中学进行了PAD教学试点。其中,第五十中学分校的初二年级,第十一中学、十一中学分校、一一四中学的初一年级里,每名学生人手一台PAD。据该学区学术委员会主任马福贵透露,除了在课堂上使用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后把PAD带回家,完成相应的课业辅助训练。
来自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初一数学老师孙丽介绍,目前在她的数学课堂中,已经约有一半的课程都使用到了PAD,“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孙丽表示,作为授课教师,她现在可以在PAD上看到所有学生课堂上的作答和练习情况。
孙丽表示,10月份刚开始在课堂上引用PAD教学时,也曾担心“学生的注意力是否会被分散”,但是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之后,孙丽认为,此前的担忧不足为虑,PAD带给课堂的活力超过预期。
远程教育探索“走校”上课
除了PAD教学,远程课堂也在探索着学生“走校”上课的新模式——在远程系统的支持下,一门课程可以实现多校同上。昨天,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二层开放实验室中,一堂《初探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课,就实现了同一学区内的所有中学同时进行。
与教学有着“一屏之隔”,远程教学的效果如何得到保证?马福贵介绍,与在线教育不同的是,远程教育的每个课堂上依然有老师在场,为“主课堂”的教学提供辅导和支持。这样一来,在充分发挥不同学校设施、教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学生又可以免除真正“走校”的奔波。
远程教育的优劣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验证,其面临的挑战却是实实在在,其中技术支撑带来的教育成本就是各校在课堂上引进远程教育时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