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一年用掉5.5亿立方米“南水” 水碱现象减少
>>硬度降低
“水碱”现象明显减少
梁丽告诉记者,部分南城地区以前使用的是本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水,自来水硬度在350-380毫克/升,“水碱”现象较为明显。“南水”进京后,南城部分区域使用了郭公庄水厂生产的“南水”,自来水硬度约为120-130毫克/升,“水碱”现象明显减少。
虽然“南水”取水量已占城区供水量七成以上,但仍有市民觉得水碱依然存在。梁丽解释,除了已全部取用“南水”的水厂,其他水厂配比使用“南水”和本地水,配水比例不同,因此这些配水区域的自来水硬度不尽相同,但与之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另外,产生水碱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本市的自来水原水,有一部分是开采地下水取得。“南水”进京后,市自来水集团通过科学调度,尽可能多地使用南水北调水源,减少北京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从而使北京地下水得以涵养。据统计,今年集团1-11月份地下水的取水量为2.5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3.2亿立方米减少了约6000万立方米。
>>追访:
南水进京一年应急装置没用上
“南水”来自南方,到了北方可能“水土不服”,会出现“水黄”的现象。为了提高供水管网对“南水”的适应性,考虑到这种突发问题,北京特意采购了应急水车和可以放到小区里满足两万人日饮水的现场过滤净水设备。自来水集团介绍,之前对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施了大规模消隐改造,共完成近2000公里的供水管网改造。
梁丽透露,在“南水”进京之初,集团特别配备了应急供水车43部、应急供水罐20个,满足210栋居民楼同时供水的标准。当时还在部分社区设置了20个“蓝房子”,这些蓝色小房子实际上是移动式应急一体化超滤膜水处理装置,每台装置可满足2万人一天的用水量,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值得高兴的是,水质总体合格稳定,这些装置一年来一直没用上。”
京华时报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