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那面温暖的“爱心墙”
在伊朗,有一面闻名世界的“友善之墙”,人们自发将保暖衣服挂在墙上,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意拿走,引发了诸多国家的效仿。近日,北京市朝阳区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艺术区附近也出现了一面“爱心墙”,虽然这整面墙上都有五颜六色的涂鸦,但这个涂抹面积不到的5米的“爱心”专区却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涂鸦墙最近被挂上了两排衣帽钩,置办成了一面“爱心漂流墙”。附近居民、路过的热心人可以将自己不穿的衣物挂于爱心墙上,除衣物外其他的闲置物品也可以置放在此处,路过的人可以按需取走。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这面“爱心墙”起初是由附近居民发起,后来附近社区也开始参与维护,并设有专人管理。苹果社区这面“爱心墙”发起人和掌上双井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整理、记录捐赠情况,维护运营。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苹果园社区内的“爱心墙”前摆放着附近居民捐赠的鞋子和铅笔。千龙网记者 王结石摄
“爱心墙”何处来?
这块“爱心墙”的发起人是附近一名居民。她说:“1月23号在网上看到伊朗‘爱心墙’的报道,便萌生在小区附近也开展一个这样的爱心捐助点的想法。”2月6日,她和同事趁着放假,忙活半天布置好了这面“爱心墙”并试探着放了五六件闲置衣服。
“春节假期,我隔一两天便来看一下,最近这两天上班前也都过来看看,每次都会放新的捐赠物,几件衣服、鞋子,有时也放些书。”看到之前挂在墙上的物品被人取走,她表示很开心,不过她并不清楚是谁取走了衣服,也不知是否还有别人也在此放置了物品。“我发现取东西的不都是贫困的人,有次我正挂一件工艺品,一位女士路过看见了说很喜欢,就拿走了。后来想一想,只要能物有所用,那就大家各取所需吧,希望能让这个城市里多些美好和温暖。”发起人说。
发起人介绍,起初只有她一人在此放置物品,在媒体报道后,逐渐有人参与进来。“19号早上,我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件不是我的东西,确定有人跟我一起做这件事,太高兴了!此后东西也越来越多。前几天,还出现了一封感谢信,写道:‘我能得到您的帮助,非常感谢。’这封信让我感到很欣慰,没有这封信我也会坚持,现在得到认可,当然会继续下去。”
据发起人介绍,接下来将收集捐赠方及受助方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爱心墙”。她说,“爱心墙”像是个窗口,通过这个方式来跟周边需要帮助的外来人员亲近,进而为他们提供下一步的帮助。
“爱心墙”何以延续?
“爱心墙”维护起来并不容易,直接照搬国外“友善之墙”或许会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爱心墙”这股热潮席卷世界各地,每一个地方都会因其本土文化差异造成各种现象。就国内而言,厦门“爱心墙”创建初期,领取人阶层各不相同,未能帮助到真正需要的人,最后发起人不得不“撤场”,重新规划建立;昆明“爱心墙”也因为缺乏监管,沦为“垃圾堆”……
采访中千龙网记者发现,北京这处“爱心墙”不是直接效仿常见的善慈模式,而是进行了“本土化”维护:由掌上双井工作人员负责协助管理。掌上双井的工作人员余女士向记者介绍:“现在我们正通过微信公号呼吁大家参与进来,只有这样‘爱心墙’才会延续下去。我们现在每天晚上会派一人用照片记录下‘爱心墙’的情况,一是为它的成长做记录,二是顺便整理物品。”
千龙网记者发现,虽然经过的路人多数觉得“爱心墙”的设立出发点很好,也大多愿意献出一份爱心,但有几位年轻人表示,虽然这面爱心墙的发起是出于好意,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周边居民生活水平也相对优越,对爱心墙上的物品基本没什么需求度;同时,附近的老年人对此行为也有反感情绪。
采访始末,“爱心墙”发起人始终不肯露面,只是在电话中接受了千龙网记者的采访,正如这面“爱心墙”一样,在寒冷的冬日悄悄地为北京送上一抹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