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馆保护将尝试与原籍政府合作
北京将鼓励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全部或局部对社会开放,5月19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在“以疏解促文物腾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以核心城区属于直管公房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腾退作为文物保护的突破口,并将启动建立腾退专项资金平台。而在会馆保护方面,将尝试与会馆原籍政府合作。
三成重点保护文物在核心城区
据于平介绍,北京作为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处,核心城区就有42处,占33%。另外,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15处,核心城区有61处,占28%。
“可以说占北京市域总面积不到千分之四的旧城范围,却分布了占总量30%以上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于平强调,同时核心城区还分布普查登记文物共计374处。
说到这些文物的现状,于平表示,2000年以来,北京共投入专项资金55亿元,同时争取各方面配套资金数十亿元,使文物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明城墙遗址公园、历代帝王庙、火神庙、陈独秀旧居等一批文物修缮后对社会开放。
但由于历史原因,仍有很多文物由于居民、单位占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旧城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北京旧城的整体景观风貌的改善。因此如何破解“文物腾退难、占用文物修缮难”的难题,一直是市区政府和文物部门重点研究、探索的问题。
直管公房文物保护将成突破口
“北京正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大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重点工作,我们提出以旧城内属于直管公房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腾退,作为旧城文物保护的突破口。”于平说,文物局分别与东城区、西城区政府就旧城文物保护、人口疏解工作达成共识,重点解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腾退工作。
目前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了解居民或占用单位的外迁意愿和要求,通过政策宣讲和优惠的腾退政策,本着居民单位自愿的原则,鼓励居民、单位外迁,实现人口疏解。
据统计,目前旧城内属于直管公房范畴的不可移动文物约有182处(东城区77处、西城区105处),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东城区7万多平方米、西城区6万平方米)。
腾退文物建筑鼓励建成博物馆
于平说,对于腾退修缮的文物建筑,鼓励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对社会开放。支持延续文物的原有功能,或者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赋予其与文物相关的新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探索长期使用权或产权转移的政策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的积极性。
于平举例说,会馆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北京市文物部门将以会馆建筑的保护利用作为文物合理使用的新探索,尝试与会馆原籍政府进行合作,由其投资进行腾退、整治以及管理使用,以发挥文物的价值、彰显文物保护的效益,形成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具体举措
探讨建立腾退专项资金平台
1加强文物合理利用的研究,制定文物腾退专门的政策和完善相关的行政管理措施;
2探讨建立腾退专项资金平台,解决文物腾退的资金来源;
3推进核心城区定向安置房建设市级统筹,优先选择位置较优、配套齐全的规划建设用地,高标准集中建设核心区对接安置房;
4优先解决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的腾退,同时鼓励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全部或局部对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