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添12处文物埋藏区 动土前要过文物勘探
6月27日,本市公布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新添12处文物埋藏区后,本市文物埋藏区增至68处。今后,想在丽泽路、苹果园大街、通州区新华街道等地界儿内动土,必须先经过文物勘探。
通州城遗址群入列埋藏区
新公布的名单中,西城区是首次出现文物埋藏区。此次确定的金中都城址地下文物埋藏区(二期),地处西城区西南部、丰台区北部、海淀区东南部,占地面积2647.6公顷。其范围为:东至北新华街、南新华街、虎坊路、北纬路、太平街;南至丽泽路、右安门西滨河路、右安门东滨河路;西至西三环;北至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该区域多次发现辽金时期建筑遗址,还曾多次出土汉唐时期文物,对研究辽代南京城、金中都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朝阳区辛庄地下文物埋藏区位于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占地面积236.3公顷。该区域包含两个家族墓,其一为清代军机大臣松筠家族墓,另一为常氏家族墓区(墓主为明代常遇春后裔,现存常汝贵诰封碑和常明扬神道碑),对研究松筠家族世系、常氏家族世系以及明清丧葬礼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城市副中心也有文物埋藏区入选。此次确定的通州城遗址群地下文物埋藏区位于通州区新华街道、中仓街道、北苑街道,占地面积380.3公顷。其范围东至东关大道、故城东路,南至玉带河东街、玉带河西街,西至通惠南路,北至通惠河南河堤。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该地区发掘明清时期建筑遗址数座,发掘汉唐时期墓葬数十座,出土大量汉唐及明清时期文物,在研究明清时期城址、明清运河与明清经济史、汉唐时期丧葬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5年圈出12处“宝藏”
北京市分别于1993年、1995年、2000年和2011年,公布过4批文物埋藏区,涉及56片区域。房山区一度是文物埋藏区最多的地方,而西城区迟迟没有文物埋藏区。
文物部门解释,与地面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不同,文物埋藏区的价值都是深藏不露,用肉眼很难直观判断。因此圈定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一般情况下,文物工作者会配合城市建设进行考古勘探,当某一区域内集中出土大量有价值文物时,再查阅历史资料,之后进行区域勘探,根据掌握的实物与文献资料反复研讨,最终才能确定这个区域是否可以被确定为埋藏区,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反复的过程。
过去的5年,文物部门就是通过千百次的文物勘探,最终圈定了12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