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志愿”时隔26年终实现
29年前,王长远从昌平师范学校毕业时,主动提出到边远山区教学。他曾许愿:如果昌平师范面向全国分配,我将志愿到西藏工作。但这个“援藏志愿”时隔26年才实现。在3年前,作为北京24名援青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员,他奔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并放弃在州委工作的安排,主动请缨到当地海拔最高、条件艰苦的治多县挂职副县长。如今服务期满即将走下高原,王长远留下的不只是更干净卫生的县城街道、让数以千计牧民受益的畜牧合作社,更有一条通往长江源的公路蓝图和发展思路。
实现学生时代志愿
卡在年龄上限成为援青干部
发生在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破坏,导致近3000人死亡。灾后,北京市按照中央部署全面启动了对口支援玉树的工作。
2013年5月,得知市里征集第二批援青干部,昌平区延寿镇副镇长王长远报上了名。
王长远当时45岁,恰好在报名要求的年龄上限。自1987年以来,他在昌平区做过3年中学教师,11年半的教育局干事,4年半的发改委副科长、科长,将近7年的副镇长。他履历丰富,有信心承担更重的任务。
他想起从昌平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在演讲中许下的愿:“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申请去昌平最艰苦的四大山区去工作,哪里最艰苦我就到哪里去,假如昌平师范面向全国分配,我也将志愿申请去西藏工作。”当年,他就去了老峪沟中学任教。如今,工作26年后,又一个实现学生时代志愿的机会摆在眼前。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王长远的妈妈已经73岁了,此去3年难以尽孝。妻子问他:“咱家三口人,闺女在武汉上学,你再去青海,这还叫个家吗?”
在昌平区6名报名者中,王长远如愿被选中。把妈妈和妻子托付给姐弟之后,2013年7月30日,王长远与其他23名援青干部(包括中央部委7人,北京市16人)一道奔赴高原。在西宁短暂培训三天后,援青干部就奔赴玉树州。州委组织部考虑王长远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安排他任州政法委副书记,他却提出要到基层县上去工作。于是,援青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他,就成了玉树州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治多县县委常委、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