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智能垃圾回收机进小区

厨余垃圾、塑料、废纸等分类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密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里,就能获得积分,兑换洗涤剂、香皂、大米等生活用品。市市政市容委昨日透露,“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施行更加注重效果的垃圾分类模式。部分居民小区的分类垃圾箱将陆续升级为2.0版本,今年内,预计3000台新型密闭智能回收机将进驻近1000个社区。

分类投放

居民贴码扔垃圾称重积分

家住西城区大玉胡同玉廊东园小区的张先生,每天扔完垃圾后,只要有时间,就会上网登录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管理系统,查看自己刚扔的垃圾的重量。

张先生的这个新习惯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源于小区内新增的3台密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不锈钢的外壳、两个密封盖,一边是投放厨余垃圾,另一边是投放电池、保鲜膜、塑料袋、废手纸等其他垃圾。从6月初起,物业挨家挨户发了一堆二维码标识,绿色是其他垃圾,红色代表厨余垃圾,每次扔垃圾时把垃圾袋扎紧后贴上一个,分类投放就能现场称重变成积分。

张先生告诉记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积分还不一样,“1公斤厨余垃圾算4分,其他垃圾算1分,每个积分折算1分钱,用来兑换生活用品。”他说,如今每天都会把自家垃圾归类后再扔,“一个多月换了一包洗涤剂和肥皂,更主要的是全家人都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如果是金属制品、大件垃圾怎么办?用手机扫描回收机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联系回收公司上门回收。

分类清运

云数据协助杜绝混装

最初,张先生也曾经弄混过,把厨余垃圾扔错了,没想到很快物业就找上门来,耐心地告诉他扔错垃圾不但没有积分,还会给后端清运造成负担。“他们是怎么知道我扔错了呀?”张先生很纳闷。

原来,秘密都在小小的二维码标识上。一个二维码对应着一户居民,当居民扔垃圾时,先要扫码才能扔入回收机。回收机在称重核算的同时,通过网络设备将信息回传到小区物业的云数据终端机,实现了垃圾可追溯,这样既可以掌握每家每户垃圾的产生数量,还能够精确分析每天垃圾投放的高峰时刻。

负责智能回收机项目研发的北京必发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宗武点开数据,调出了7月份该小区的垃圾投放时间表。“从这段时间数据监测看,这个小区垃圾投放最高峰出现在早上7点左右,然后是中午11点左右,再是下午5点左右。同时,我们还可以精确地看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重量比值。”从数据看,截至昨天16时,该小区当天厨余垃圾在100公斤左右,而其他垃圾则为20公斤左右。“最多一天是7月4日,厨余垃圾达到300公斤,其他垃圾只有30公斤。”他说,这种云数据监控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实现垃圾清运精准化,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清运。“智能垃圾回收机是密闭的,里面的垃圾分类收集,不会混装,我们也不会混运,会根据监控里的数据调控运输车辆,什么时间点派什么车、派多少辆一目了然。”

全市推广

350个小区和使馆区先用

记者了解到,类似玉廊东园小区的智能回收机已经在西城区3个小区、2条胡同进行了试点推广,首批投入使用共35台设备,采购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我们正在考虑市财政补贴一部分,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推广。”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在3000余个小区推广垃圾分类箱,基本覆盖了城区绝大部分地区。不过,虽然垃圾分类的概念大部分市民都听说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居民扔垃圾时仍未分类,还有居民反映虽然扔垃圾时分了类,但垃圾车运输时仍然是混运。

从今年开始,相关部门、企业将逐渐改变过去“重数量”的做法,努力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在垃圾产生时就引导、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通过技术手段严控运输、二次分选和处理端,形成垃圾分类的闭环模式。”

目前,市环卫集团正在350个物业小区和使馆区推广垃圾智能分类系统,覆盖人口将超过100万。

北京日报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