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议案督办调研
“企业倒闭了,职工宿舍谁来管?”“外立面粉刷一新,上下水却三天两头堵。”来自社区一线的安丽娟、苏煜等代表都呼吁,政府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更要建立保障未来的长效机制。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有成认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也是治理“大城市病”的应有之义。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期间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面对城市快速发展、老旧小区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未来应该进一步摸清老旧小区底数和居住群众的改造需求,不仅要改造基础设施,更要着力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对症下药,探索建立提高群众居住幸福指数的长效机制。
日前,市住建委在市人大“加强老旧小区管理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议案督办调研启动会上汇报议案办理进展时说,目前本市仍有3000万平方米1990年后建造的住宅楼未实施节能改造或节能标准低。本市老旧小区还存在电梯老化、管线陈旧、资金缺乏等问题,将通过议案办理逐步解决。
“老旧小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市住建委副主任冯可梁介绍说,老旧小区主要是指建设标准、设施设备、功能配套明显低于现行标准,且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小区。随着工程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和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新的老旧小区还将逐步形成,需要持续综合整治。
据她介绍,“十二五”期间,市政府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标准设定在1990年之前建成的住宅建筑。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意愿,也对部分1990年后建成的非节能住宅进行了节能改造。目前,北京市仍有约3000万平方米1990年后建成的住宅楼房,未实施节能改造或节能标准低,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研究推进这部分房屋的节能综合改造。
另外,当前本市电梯“老龄化”现象也逐渐凸显,故障率增高,住宅电梯的问题尤为突出。据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全市9.6万台住宅电梯中,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有2.7万台,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有5222台。针对此问题,市质监局表示,将在11月底前完成对全市3000台老旧电梯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电梯应急救援综合服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电梯安全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