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种进口商品实现扫码追溯
快检快放傍晚查验清晨入市
27日傍晚,在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货检处,五箱货物排成一列。国检人员唐一潇拆开白色泡沫箱,十几只因低温处于半休眠状态的英国棕蟹出现在眼前。他轻轻拿出一只,熟练地查验着。“活力没问题!”查验一项,旁边的同事就在报检单上画下对钩。十多分钟后,五个箱子重新被封上,装入货车。
第二天清晨,这些高品质的棕蟹就会出现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
“快检快放”是北京国检局探索的新的监管模式。实行快检快放的货物,在抽检合格后,将立刻放行。北京国检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处处长陈世松告诉记者,北京口岸90%以上的货物都采取快检快放的模式,大大缩短了食用水生动物在口岸停留的时间。据统计,半年来,北京口岸进口鲍鱼、龙虾、象拔蚌等优质高端商品达1763万美元。
对于爱尔兰活蟹、越南活螺等指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国检局则进行逐批实验室检测,实施批批扣检。通过规范监管,食用水生动物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上半年,北京国检局共开展192次安全风险监控,24次疫病监测,检出不合格食用水生动物11批次。
进口直通肉类通关节省2个工作日
在北京平谷口岸,一体化的肉类查验冷库与食用水生动物的抽检方法完全不同,但相同的是,肉类进口的通关也更加便捷化。
2014年11月,平谷国际陆港获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资质。3个月后,第一批澳大利亚牛肉从平谷口岸入境。
北京国检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冯骞介绍,今年3月1日,平谷口岸成功获得进口大宗肉类产品的检疫审批权限。也就是说,检疫审批工作从国家质检总局下放到了北京国检局,审批时间从2015年的平均10个工作日减少到6个工作日,缩短了40%,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物流成本。
与此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平谷口岸实现了进口直通、一次查验。冯骞表示,今年进口直通系统上线后,进口肉类集装箱在天津口岸不必再进行查验,而是直接提箱放行,在平谷口岸完成全部检验检疫工作。来自企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批货物节省口岸通关时间2个工作日,每标箱节省成本700元左右。
“通过一系列举措,平谷国际陆港的肉类产品进口量有了大幅提升。”冯骞告诉记者,2016年上半年,从平谷国际陆港入境的肉类产品达273批次,共5836.5吨,总量是2015年的7倍,大大丰富了首都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