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辛店:凭借园博园“脱胎换骨”
园博园锦绣谷。2013年,北京园博园建成,为丰台长辛店镇的经济模式转型、生活方式变革开启了新生。通讯员 欧阳树辰 摄
从昔时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脱胎换骨”为两倍于颐和园的水岸园林,园博园曾被誉为废墟上建成的传奇。
北京园博园的建造过程,不仅是一场生态文明的实践,还为丰台长辛店镇的经济模式转型、生活方式变革开启了新生。如今,在“后园博园时代”,长辛店已成为北京南城时尚体育、生态旅游的新地标,这座丰台区面积最大的乡镇也由此开启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过去的垃圾场与“瓦片经济”
据史料记载,古镇长辛店的历史可溯至明朝。相传宋代杨家将率大军向涿州进发,长辛店是必经之路,北京主要水系永定河也流经这里。
永定河带给长辛店“灵气”,也赋予长辛店人别样的童年记忆。
浪花飞溅、鱼跃花间,这是丰台永定河留给长辛店村民王金成的儿时画面,“我家在东沿河村,就挨着永定河边,我就是在河边长大的。”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永定河逐渐干涸,遍布沙石。后来,断流的永定河又成为了垃圾填埋场。一辆辆拉着建筑垃圾的卡车不断开来,处在下风口的长辛店,一刮风沙尘遍布。“浪花被风沙取代了,春天的时候黄沙漫天。”
干涸的永定河河道,一度成为京西最大风沙源,也被称作“北京的伤疤”。
时任长辛店镇镇长的王萍,是2011年3月1日来到长辛店的。当时,这座昔时古镇的基础设施之薄弱,令王萍感到吃惊。“整个区域,连一条城市主干路都没有。”
王萍回忆,当时进出河西的主要通道,只有卢沟桥,以及京石路,就是今天的京港澳高速,“高峰时段,堵车非常严重。”
区域内没有电站,镇里也没有上下水系统,村民用水需要自己打井……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直接影响着长辛店群众的生活,也导致长辛店镇的产业经济运行不起来。多年来,一直没有优质的新项目在这里落地。
“当时镇里算得上有规模的企业,只有电石厂和水泥厂,但都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兴盛一时,出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这些企业已经开始退出。”王萍说,她刚来时,对长辛店进行调研摸底,发现整个地区都没有符合地区实际发展的主导产业,只有老百姓一直在经营的“瓦片经济”,“以房屋为依托,零散的出租给小作坊、小门市,或者外来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