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Home> 这里是北京> 对话北京

筝曲穿越古今,奏出东方意境

发布时间: 2016-09-09 08:35:49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李夏至  |  责任编辑: 陈训迪

  《多彩中国》展示了古筝多种多样的演奏和合奏新技法。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前夜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北京市代表团选送的大型古筝协奏曲音乐会《多彩中国》,经历了一个有惊无险的首演夜。昨夜,雨后放晴的世纪剧院,《多彩中国》终于完美上演了收官演出。

《多彩中国》以“多彩中国,民族故事”为主题,以筝为主,其他民族乐器为辅,加之电子音乐、西洋乐器等现代表现方式,通过《序》《天行》《天域》《天籁》《天风》《天香》《天鼓》《天骄》《天命》等九个乐章,叙述古筝3000年的历史变革,用筝讲述中国民族故事。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最独特、最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秦、汉以来,历经上千年的衍变,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筝派。在《多彩中国》的演出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朝鲜族、苗族等多民族音乐元素与筝曲有机融合,集合手鼓、铜鼓与西洋乐器等载体,首创了民族乐器和西洋交响乐在剧场的联合演奏。

为了完成民族音乐的世界表达,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格萨尔王》《江格尔》和《玛纳斯》也巧妙融入筝曲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西汉织锦出土文物,也与《多彩中国》的主题相呼应。

为了丰富舞台的表现力,在不同地区筝曲切换时,舞台背景的电子屏也对应放映着各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总导演王英民及其团队不仅在视频上以中国的写意山水突出民族特色,而且在舞台上尽最大可能增加与山水相映的场景设置。通过现场大量干冰的使用,与画面中的云雾形成一个整体,增加音乐的感染力。

“筝擅长于诠释古老的东方哲学,我们在舞美的设计上要求有意境的表达,这正是我们东方哲学的艺术观。”王英民说。在背景画面的制作过程中,创作团队选择的主体画面多为发人幽思的写意山水,希望通过古筝音乐和自然的融合,展现出音律山水、道法自然的中华文化传承,通过演奏者古典唯美的造型和刚柔并济的动作,诠释天人合一的境界。

为了保证切换流畅,整场演出共使用43台古筝。设备总监李仁透露,先不说剧场的收音设备如何架设,单是随着节目不断搬上搬下的古筝就令人大费周折,“因为导演要求舞台转换的干净度,使筝上下舞台的形式特别难以处理。”经过不断讨论,多部门协商,最后才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舞台定点、古筝分场编号、专人演练上下场、大屏视频分散观众注意力。经过一遍遍的合成演练,最终达到了演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