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标志建筑讲述西单往事
昨天,在西单商场南五层展厅,参观者正在体验传统商户的售卖模式。当天,西单商业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厚德商场,对于每天来逛西单的无数游客来说,这个名字恐怕有些陌生,其实它是西单第一家商场。围绕它,还发生了不少难忘的故事。为了留住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昨天,西单商业文化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了。
博物馆位于西单商场南五层,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通过商业溯源、牌匾文化、诚信为本、历史传承等多个板块,还原了西单商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众多历史资料及实物中,笔者发现了西单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处标志建筑,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一段段鲜为人知的西单往事浮现眼前。
头一处标志建筑即是厚德商场——西单地区最早的商场,也是如今西单商场的前身。它于1930年5月正式开业,由加拿大归侨黄树滉先生创建。当时这儿是北平第一个卖冰棍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洋货琳琅满目,爱逛的“老北京”没事就到这里扎堆儿。西单最初的商气,就是这么形成的。
不幸的是,1937年1月10日凌晨,厚德商场东北角突然起火,400余间房屋烧为平地。商户虽然受灾,但爱国热诚不减,黄树滉先生及众商户在“七七事变”后发起节食运动,募集捐款慰劳二十九军抗敌将士,支援前方。
第二处标志建筑是“争气楼”。故事的背景为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西单的百货行业和照相业共168户,与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西单商场合营。自此之后,西单商场从经营到场地一直没有“大动作”。直到1972年,一个不经意的机缘促成了一次转变。
当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破冰”之旅。当他来到西单商场时,随行人员用相机拍下了商场破旧的大厅。这个画面,让商场职工深感必须自力更生,改头换面。自1972年8月,由职工们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商场新楼开工建设。6年间,1000多名职工放弃休息时间,分期分批到工地参加施工,总计投入69万个劳动日。1978年9月新的西单商场竣工,这座三层的大楼一改往日旧貌,被职工们称作“争气楼”。
第三处标志建筑是1986年才开业的西单劝业场。12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由当时的西单体育场改建而成。看似貌不惊人,可这儿主营的服装鞋帽引领了当时北京的时尚潮流。每逢节假日,这里人山人海。火爆的客流,使得西单劝业场里诞生了当时京城第一批“万元户”。
直到1999年,国庆50周年大庆前,西单地区进行改造。西单劝业场的历史才宣告结束,原址变成了地下经营的西单文化广场。
“除去传统的商业文化,历史上的西单还是各类曲艺的舞台。侯宝林、梅兰芳等艺术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传统的曲艺茶社也将在西单商业文化博物馆里恢复,面向游客公益演出,让人们感受老西单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