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一场仲夏夜的梦
1616年4月,当威廉·莎士比亚故去时,一定不会想到在四百年后的中国,他的《仲夏夜之梦》将要以这样的形态呈现在舞台上。由本杰明·布里顿作曲、罗伯特·卡尔森为法国普罗旺斯埃克斯音乐节执导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就算不是北京歌剧舞台上最先锋、最大胆的歌剧制作,也应该在这个榜单里名列前茅。
今年早些时候,普罗旺斯埃克斯音乐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宣布了为期五年的合作计划,将把一系列歌剧制作带到北京,而前者早在1948年创建时就是以歌剧而闻名的,在众多夏季音乐节里的地位并不次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与英国的格林德本。两家机构首次合作就选择了《仲夏夜之梦》,显然对这部歌剧能够取得“开门红”有着充分的信心。
这样的信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罗伯特·卡尔森作为享誉世界的歌剧大导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是那么陌生——2010年科隆歌剧院带到上海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就是出自卡尔森的手笔,那个简约却生机勃勃的舞台即使在六年之后依然让人难忘。《仲夏夜之梦》最早是1991年卡尔森在普罗旺斯埃克斯音乐节留下的制作,当时的卡尔森年仅37岁,是歌剧界的“鬼才”;随后在2015年的埃克斯音乐节的重排演出上,导演对其做了大幅修改,我们即将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看到的就是这一版本,而来自法国的全套主创班底、来自英国的圣三一合唱团以及大部分独唱演员等原班人马也都同时来到北京;换句话说,除了几位独唱演员加上乐池里的中国爱乐乐团与担任指挥的乔纳森·达林顿以外,基本保持了与2015年埃克斯音乐节相同的风貌。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为人知的喜剧作品之一,故事围绕着两个男青年与两个女青年以及居住在森林里的仙后与精灵们展开,他们在“魔汁”的作用下爱上了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故事因此变得荒诞不经,虽然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结尾,但剧中所描写的那个如梦幻一般的森林景象确实是莎翁笔下难得一见的美丽。音乐爱好者们更加熟悉的应该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写下的一组戏剧配乐,那确实也是以《仲夏夜之梦》为题的音乐作品里最出名的一部。本杰明·布里顿在1960年首演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歌剧作品里最受欢迎的一部,其上演频率超过了布里顿的其它歌剧杰作,包括同样曾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出过的《彼得·格赖姆斯》。
《仲夏夜之梦》里有着布里顿歌剧的典型风格:并不以写作旋律见长,而主要通过音色的变化营造氛围,这对于表现《仲夏夜之梦》这部充满着孩童般幻想的作品来说无疑最为合适。卡尔森为这部歌剧设计的舞台充满想象力。几个场景用几张巨大的、充斥着整个舞台上的床作为主体,其中最常出现的那张绿色的床代表着原作中的森林场景,而白色的床单以及空中悬挂着的床则分别有着各自的意味。但除此之外,在没有看过完整的歌剧以前,我们其实很难完全体会到卡尔森式的视觉冲击究竟会对其戏剧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这场演出不仅将在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吸引最多的眼球,更可能将成为全年北京最值得一看的歌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