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欲拯救东巴濒危文化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4-09-29
调整字号大小:

 

 大会执行主席徐小力教授在大会开幕式讲话。[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供图]

“那些用纳西族象形文字写出来的文本非常有趣,它们如同侦探小说一样。但光靠我们自己是读不懂的,我们需要了解文本的纳西当地人的帮助,”麦克•奥皮兹,原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长说道。奥皮兹先生早在1999年就倡议建立纳西族东巴经国际共享联盟。

在此次研讨会中,奥皮兹先生更是在他的讲演中强调,“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创作生动,形象精美,他们在世界文字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份文化遗产值得大家保护。”

在音频与视频技术的帮助下,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录制下了两位祭司诠释张旭会长从英国带回的东巴手稿复制本的全过程。

然而更多的专家希望人们可以应用数字技术来帮助濒危文化应对肆意扩散的现代化的侵蚀。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徐小力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具体实施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文、理、工”大跨度学科交叉及国际合作的途径,在发源地国家首先研究构建面向全球东巴典籍的国际共享信息平台,运用数字网络化的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文化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及传播。

手机APP功能、小型设备技术及安卓系统,这些最前沿的科技都会应用在东巴文化的保护上。手稿和仪式可以在移动装置中发布,下载和传播。此外,数字化东巴文化保护项目还将建立一个学术平台,使得致力于该文化研究的全球学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这个宏大的项目需要海外博物馆、纳西当地人、学者、技术团体以及东巴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参与。而此举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鼎力支持,该组织对此项保护活动也给予了积极的呼吁。

“我们不能阻止(商业化)进程,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保护仅存的文化遗产。这些手稿应该进行数字化保存,将它们集中起来以供各地人们,尤其是纳西族人享用。”奥皮兹先生说。

<  1  2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