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研究》刊登贾品荣专著书评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6-12-28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2月28日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科学学研究》今年第12期刊登书评“科学学视野下的民生科技——推荐贾品荣的专著《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该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书评认为,在阐述科学的社会功能时,学者更多地是分析科学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甚少涉及科学的生活功能。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学中心贾品荣博士专著《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全面论述科学的生活功能,构建民生科技的发展体系。

在这部著作中,贾品荣博士总结了自己承担的《民生科技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及成果转化企业的评价研究》、《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构建及政策实施绩效评价研究》三项北京市软科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以民生科技的概念与理论为基础,以民生科技的创新模式和评价指标为两大支撑,最后落脚到民生科技发展的政策与对策,形成从抽象(基本概念)上升到具体(实施对策)的民生科技发展体系。

贾品荣博士对民生科技的概念进行界定:民生科技是指与民生问题具有最直接关联的科学技术,是我国公共科技特有的运作模式,它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主要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之中去,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目的。

根据民生科技不同于其他科技的特点,贾品荣博士提出民生科技的NSPI创新动力理论:N指社会需求动力;S指科技供给动力;P指政策导向动力;I指市场利益动力。之所以社会需求是民生科技的动力因素,是因为民生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都来自于民生需求,社会需求能唤起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之所以科技供给是民生科技的动力因素,是因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的源头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使民生科技产品或服务日新月异;之所以政策导向动力是民生科技的动力因素,是因为民生科技的发展具有很鲜明的制度依赖性,其兴起与发展依赖于科技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之所以市场利益动力是民生科技的动力因素,是因为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民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经营,是有力推动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路径。

专著的点睛之笔是贾品荣博士建立了民生科技的评价体系,即:民生科技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科技资源维度、公共服务维度、技术支撑维度、科技产出维度,建立了民生科技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的适用性、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应用效益、技术的政策符合度四个层面建立了民生科技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民生科技的成果转化企业选择模型——从企业基本条件、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与转化技术的协同性三个层面对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进行评价;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构建与政策实施绩效评价——从动力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了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架构;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三个方面建立了民生科技的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考察单个民生科技项目的技术优劣,也可以分析区域民生科技的发展状况,还可以考察民生科技政策的实现程度,从而实现对民生科技发展的总体把握。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则渊教授评价说,“这是一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很大的实用价值,学术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具强的作品。”

“这本书与其说是作者贾品荣博士在6年间对民生科技问题进行不倦探索的智慧结晶,不如说是引出了一些发人思索的民生科技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方向,展现出民生科技领域令人神往的学术魅力。”

《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全书12章,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