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读杜承南新著《闪亮的文星》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02-21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斯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活了73岁,所以只说到七十,没有说八十如何。那么八十如何呢?依我之见,按照常例,似乎是时常回忆一生。活了84岁的孟子晚年就是以回忆过往、著书立说为主。不过也不尽然。

杜承南教授今年83岁,早已进入耄耋之年。近年来他常常回忆一生所见所闻,新近由所在重庆大学资助出版的这本《闪亮的文星》,就是他在回忆中思考联想执笔撰述的结果。从文体上说,这本书由32篇诗歌和23篇散文组成,其内容大都是回忆、怀念、记述现当代著名学人的故事,差几可称为这些人的短篇文学传记。不尽然处,在于他主要不是回忆、叙写自己一生经历,而是在讲述这些人的故事中,不时带出自己与他们交往的一些细节,从而使故事非常真切感人。

只要浏览一下这些传主的姓名,就会令人望而喟叹。他们中有马寅初、陈寅恪、胡适之、吴宓、吴芳吉、冰心、沈从文、梁实秋、林徽因、金锡如、卞之琳、季羡林、钱学森、张爱玲、吴云鹏、莫言、阎肃、屠呦呦、钱钟书、杨绛以及李四光、何其芳、臧克家等等,简直为我们塑立了现当代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的一座座雕像。

如果问这本书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的话,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而已集•革命文学》中说过的一句话:“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其后半句在这里又一次得到验证。杜教授以十年心血写成此书,体现了他在写作上的四个优势。

一,人生经历优势。他先是考取了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院校调整进入北京大学俄语文学系,后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深造,期间除了亲聆众多名师巨擘教诲外,还由于一些特殊机缘——比如校方安排他参与辅导季羡林、任继愈、张岱年等俄语学习——有幸与书中记述的许多顶尖学术大师亲密接触,有的保持长时间联系,对他们的故事有超过常人的了解,从而增加了写作所需第一手材料的掌握和不断积累。

二,外语和域外生活优势。杜承南是俄语专业出身,以后又自修英语,毕业后从事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曾创办《文学翻译报》,担任重庆翻译家协会会长,他还是美国冈查加大学客座教授,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特聘教授,曾长期在欧美讲学。而许多传主也都通晓外语,有译著面世,有域外生活经历,这使得这部分内容的写作如鱼得水,水到渠成,也使这本书充满欧风美雨的现代气息,与我们阅读一般乡土文学的感觉大不一样。如写梁实秋与程季淑恋爱时,程说话的声音珠圆玉润,使梁想到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中的一句话,直接以英文写出,大意为:她的言语是温和的,轻柔而低缓,是女人最好的优点。

三,诗词优势。杜承南不但是俄语和英语专家,而且由于文学教学和翻译工作的需要,也是文学专家,他酷爱文学特别是诗词的研究和创作,有大量作品面世,这也成为他写作此书的一大优势。具体来说,一是文辞优美,随处可见诗一般语言,特别是众多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四字短语的运用,君若存疑,随便打开哪一页,立马可以看见若干。二是直接让自己创作的诗词入书,书的前部单列了23篇诗歌,书的后部有更多诗词加入各篇文章之中,或开篇以引出传主,或结尾以总结全文,或中间以过渡结构,或情不自禁以讴歌人物。如卞之琳传后一连以一首七律,一首江城子词,一首新诗及其英译诗作结。三是适时引用传主的诗词作品,如写吴宓追求毛彦文不得,毛大婚之日,实吴绝望之时,引用了他忍泪含悲,痛不欲生写下的《吴宓先生之烦恼》一诗。

四,情感优势。说来也巧,众多传主似乎都有情感故事,而且有的非常传奇,什么三恋一(徐梁金与林),什么老少配(梁与韩),什么婚外恋(季与伊),什么名士多风流(胡)等等不一而足,这部分内容往往写得曲折动人,缠绵悱恻,惟妙惟肖。求其根源,与传主多是才子名流,不乏追求者有关。问题还在于杜承南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多才多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副善于表演的身段。及至近年,他用三语(英俄汉)朗诵同一首诗的节目仍时常被人称赞不已。他的讲座往往吸引许多听众,其中不乏女性。有一次讲座下来被人围住,一中年妇女竟然询问道:杜教授,您有夫人吗?您的家庭生活幸福吗?他在书中坦言,对传主的艳福多有羡慕,但自己的道德底线守得很牢,没有什么花边逸事。无可讳言,传主的情感故事写得如此引人,也缘于作者的情感优势。当然,他的情感优势主要地更多更深地,表现在他对故园对故人的思念,对祖国对生活的依恋,对青年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均洋溢在此书字里行间

2017年春节前夕,在重庆诗人的一次聚会上,杜教授作了发言,他引用了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批评了其消极悲观情绪,然后一反其意,朗诵了他就这一题材所作七绝一首:“但得夕阳光明媚,无须喟然叹黄昏。人生九九决非梦,健步笑迎百岁春。”就我所知,老年人由于已到人生黄昏阶段,因此对自然界的黄昏往往易发感慨,但其中包含的心态、情绪多有不同,如上所述。其实在杜教授之前很久,早有叶剑英元帅积极乐观的黄昏诗:“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联系到绝大多数传主积极乐观自信开朗坚定洒脱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是多么有益的启示啊!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