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神奇的一天》“中国力量”曝光 成龙、严歌苓等齐助阵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07-20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7月20日讯 由BBC地球影业、SMG尚世影业联合出品的《地球:神奇的一天》即将在8月11日登陆全国院线。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BBC经典自然电影续集,影片由2007年票房超1亿美金席卷全球的《地球》原班人马,耗时三年精心打造。影片中,将出现包括企鹅、树懒、蜂鸟、独角鲸、海鬣蜥等在内的38个野生物种,其中大熊猫、白头叶猴等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尤为让人眼前一亮。

今日,影片曝光“中国特辑”,艾美奖获奖导演范立欣、著名作家严歌苓、国际巨星成龙、著名作曲家阿鲲等影片的幕后英雄现身说法,讲述了这部开创自然纪录电影史上众多第一次的新片炼成秘笈。

中国文化讲述自然故事 地球话题属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作为本片的联合导演,同时也是两项艾美奖得主的中国导演范立欣对影片的塑造,最大的贡献在于运用东方文化语言,阐释了地球和生命,人类与自然以及动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首度曝光的制作特辑首先以冉冉升起的旭日和破土而出的翠竹开场,紧跟着是范立欣的介绍和一组“国宝天团”的精彩画面用以展现剧情片段。这其中,既有小熊猫和他的妈妈在田园诗般的森林里共享竹子大餐,也有姜黄色的白头叶猴宝宝小心翼翼地在树枝上靠近家长,更有丹顶鹤舒展翅膀,姿态优美地滑过天空。典型的中国美景和珍稀野生动物,将给观众带来熟悉而又不失惊喜的观影体验。

丹顶鹤

BBC也对这种对话模式寄予了厚望,在影片的监制尼尔·奈丁盖尔看来,中国近年来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而这也为影片触及中国的新观众群创造了条件。事实上,这也是BBC制作纪录电影首次登上中国大银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意选取“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这一主题,并用中国文化进行阐释,也说明中英制作方在“环境与动物保护”价值层面上的相互认同和对中国观众的强烈信心。

中国力量参与制作 将东方哲学与智慧融入对白和音乐

《地球:神奇的一天》出色的影像质感在特辑中即可见一斑,而音乐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由曾参与《功夫熊猫3》、《十二生肖》、《舌尖上的中国》等影片配乐的著名作曲家阿鲲担当制作,全部在中国录制完成,由一支120人的管弦乐合唱团现场演绎。据阿鲲介绍:“这些乐手来自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都是最好的精英参与到这部电影的音乐制作中来!”这也是极少数在中国大规模录制的国际电影配乐。不仅如此,制片方并没有简单地为这部电影译制中文旁白,而是邀请到了著名作家严歌苓担任中文旁白编剧,力求使这部电影尽可能地与亚洲观众产生共鸣。在采访中,严歌苓表示整个旁白的创作是一气呵成的,而在编剧过程中,最令她感动的其实是“弱者的胜利”,很多时候这些动物都是战胜了他们的天敌去努力生存。而在严歌苓如诗般的文字描述中,特辑也应景地展示了一段白头叶猴的珍稀画面,猴群带着宝宝在陡峭的岩石间跳跃,腾空高度足足有近10米。据悉,《地球:神奇的一天》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西南的广西山区拍摄到濒危动物白头叶猴的国际电影摄制组。

白头叶猴

成龙为中文版配音 推荐全家观影见证自然神奇

更加惊喜的是,《地球:神奇的一天》的中文配音是由香港传奇影人成龙完成。他用标志性的温暖嗓音,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个关于大自然的神奇故事。此前,成龙曾为《功夫熊猫》等多部电影配音,但全程作为“讲述者”参与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纪录片,对他而言也是全新的体验。在特辑中,成龙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尤其作为一名“熊猫大使”,《地球:神奇的一天》中憨态可掬的熊猫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成龙也向广大观众尤其是亲子家庭力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不只是适合小孩子,小孩子看完会学到很多东西,大人们看完会学到怎么去爱护这个地球、爱护这个社会,而小孩子他们从小就能知道什么叫做环保,什么叫爱地球、爱父母。”

《地球:神奇的一天》不仅是BBC地球影业与SMG尚世影业共同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中英合拍片协议签订下的首部合拍电影。它在用“人类与自然”的永恒主题书写地球神奇故事的同时,也融入了属于东方文化的讲述手法,邀请了众多中国电影人加入到电影的幕后制作中来。影片将向全世界更好地传递中国元素,让文化和自然水乳交融,引发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