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5日讯(记者 弓迎春 高瞻)11月25日,“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为期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约120名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开放视野下政治文献的翻译与传播。
11月25日,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重庆圣荷酒店举行。[中国网 高瞻 摄]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模式、中国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治理机制都表现出极大兴趣,这方面的中国话语也因此日益受到关注。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特点的“中国梦”的提出,更加引发了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浓厚兴趣。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大背景下,有关对中国政治话语的理解、表达、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更加引发国际社会的深度关切。
11月25日,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在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上进行主旨发言。[中国网 高瞻 摄] |
“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对外传播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建构自己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强调,“在对外话语体系阐释与建构的过程中,翻译与传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两大中心环节。”
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央文献翻译的紧迫性与日俱增,如何将对中国理念、道路、方案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解说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则变得至关重要。
11月25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在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上致欢迎辞。[中国网 高瞻 摄] |
他指出,由于传播领域话语体系长期被西方主导,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误解太多,甚至对中国提出不公正指责。“中央文献翻译要做到心中有读者,一方面要保证忠实性,但也要强调英文的可读性。”他说。
黄友义强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是我国对外传播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于2015年创办,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两届。该论坛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了一个对话平台来深度研讨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同时也为从事和关注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交流合作平台。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