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畅谈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成最大短板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12-21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2月21日讯(记者汪玮)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上,130多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加纳、孟加拉、马里、香港和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博士后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探讨热点话题,共享研究成果。与会博士后表示,核心技术或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短板。


12月19日,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陈亮亮博士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中国网黄姗摄]


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陈亮亮博士以服务机器人为例介绍说,目前国内做服务机器人的公司特别多,尤其在深圳,仅在南山科技园附近做服务机器人开发的公司就至少有几百家。“量太大,但是质量都不高,至少不是特别好,”这是陈亮亮给出的评价。


据了解,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依次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厂商主要以下游的系统集成为主,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方面主要依赖进口。


由于技术门槛不高,大量企业涌入服务机器人行业,其中多数都在做系统集成,有自己特色的并不多。“做语言的,我们想到科大讯飞,但是真正做语言相关服务机器人的,全国可能有上千家,最核心的技术还是集中在那一两家。”陈亮亮强调,“做类似这种人工智能的,虽然一窝蜂聚集了很多小公司,但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这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更为明显。”


另外,机器人行业涉及一些关键的技术,而这些技术需要一些基础研究来做支撑。陈亮亮认为,在资本市场不会有多少公司愿意投钱从事基础性研究,因此这个行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投入。


清华大学博士后许欢 [受访者供图]


对此,清华大学博士后许欢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她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在核心技术上,中国重大原创科研成果并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在芯片、算法等核心技术上,对关键技术的研发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二,在产业布局上,中国目前集中在应用层、基础层与技术层比较薄弱,与美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中国缺乏较强实力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和产业生态体系,缺乏支持行业发展的实验平台和数据集,没有重大的产品突破。第四,在人才培养上,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前20所高校中,中国只有三所高校(清华、北大和港科大)进入排名,学科设置及专业人才培养严重落后于市场需求,顶尖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国际公认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领导者,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腾讯研究院2017年7月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中国拥有592家,占据23%,位居世界第二。在投资上,中国人工智能资本总投入635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资本的33%,仅次于美国。


同时,我国还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其作为未来主导性战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来推动产业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2月,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行业发展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政策和制度设计。


许欢表示,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迎来全盛期,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