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还需更多突破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12-22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2月22日讯(记者 张锐)迪士尼/皮克斯制作的动画《超能陆战队》在前些年风靡一时,其中,暖男医疗机器人大白让无数人倾心。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人机交互的典型,并在不久的未来或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涉足医学影像、基因检测、临床手术、辅助决策等多个医疗领域。其中,医学影像属于开发较早且卓有成效的领域之一。


两位医疗领域的博士近日在珠海市横琴新区召开的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上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目前在医疗领域应用无论是临床落地还是人才培养,都需更多的突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助理研究员罗炜梁博士【摄影:黄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助理研究员罗炜梁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康复、呼吸康复还有肌肉骨骼类康复,目前他开发了一个手机APP,患者可以把自己的症状收录到该系统,系统会每两周为患者升级一次运动康复方案,用户或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改良康复方案。


“我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好,”罗炜梁博士说。“在医疗方面,图像识别、呼吸等的康复诊断治疗都进展挺好。不过,虽然在医疗上的应用慢慢开始广泛起来,但是真正成功的,或者说做得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是偏向于影像方面。如果要说突破的话,可能是基于生理反应能做出更好的人机交互。”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助理研究员刘广建博士 【摄影:黄姗】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助理研究员刘广建博士指出,图像研究是为了做智能诊断。“除了图像,还有文本。我们都知道电子病历很大部分都是用文本,包括医生写的这些,还有各种检查报告,它不是结构化的。现在图像这块在做深度学习,这更多的是属于感知智能的东西。文本这一块就是自然源处理,就是认知智能的东西更多一点。”

 

据他介绍,中国市场上从事医疗人工智能方面的公司非常多。“现在有一些公司已经做得不错,但真正说涉及临床上落地的项目却并不常见。其中最主要还是医疗AI的定位。你是真正想辅助医生来进行诊疗,还是说最终能取代医生。辅助诊疗的话,可能会是现阶段要做的一个事情。虽说人工智能进步很大,但在医疗领域的准确度还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地步,”他说道。


刘广建博士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在一些人机大战的活动里,基本上能匹敌专家级别或在某些方面能胜过专家。但是临床诊断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人工智能只在某一局部的领域可能会做得比较好,而真正落地的话,还是不行,也没那么快。“真正临床上能够减少医生繁琐工作量的事情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看片,因为病人拍的片子多,要一张一张看、找一个病灶的话,医生很费力。如果人工智能可以预先筛选,后让医生确认,这就很好,”他说。


谈及人工智能是否能完全取代医生,他认为,除了技术上不能实现外,在法律上也很遥远。“人工智能毕竟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它没有独立诊断、承担责任的地位。”


刘广建博士也指出,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开发目前缺乏人才储备。


“医学AI跟通用的人工智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我们现阶段人工智能专业人士多数来自计算机专业,他对医疗知识了解得够不够,作为计算机专家来做医疗AI,首先要看他能否理解医疗语言,其次要看他在跟医生沟通时,他的计算机语言能不能让医生听得懂。这两方面的沟通确实还存在障碍。”


他补充道,“如果医疗方面要做深度研究,标注非常重要。互联网数据天然带标注,购物这些都是一个标注,但医疗方面还很缺精确的标注。而且医疗数据的提取还有困难,虽然说现在电子病历的应用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基层的医院也开始采用电子化病历,但从门诊诊断、检验检查,以及医嘱、查房、住院系统,或者说还有出院转院、转科系统……这些业务系统非常多,系统之间的整合是个问题。更何况医院和医院之间的数据,更难以打通。”


12月19日-21日,3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博士及博士后管理人才欢聚横琴,出席了2017年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座谈会以及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广东横琴行)等三场全国大型博士后系列活动。


此次系列博士后活动由横琴新区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并得到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以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