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2日讯(记者 张锐)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前日在珠海市横琴新区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高度结合,有望发展出能够改变生命本身的技术,人类有望开启“人类2.0”时代。
张建伟院士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且发展势头迅猛。“中国数据很多,和欧美比起来,我们在用户大数据收集和使用上有明显优势。”他说。“现在我们把人工智能更多地引入制造、机器人和医疗等领域,这些都是与国际上同时进行,中国的制造领域、医疗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据他观察,大数据和无处不在的新计算不断涌现,成为智能系统腾飞的两个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各行各业,带来持续的创新驱动力。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计划,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被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为中国在世界智能机器人领域实现引领式发展吹响了冲锋号。12月14日,工信部正式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在他看来,中国的实践证明,通过政府引导组织,加大技术转化、咨询应用、人才培育和商业孵化,打通产、学、研、用、金融的全链条,是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张建伟院士也指出,人工智能的理论和算法,与国外相比,历史还比较短,所以理论上,尤其在最高端的人才方面,还有一定的短板。“随着国家的投入和人才环境逐步改善,这方面差距会越来越短。我希望通过国际合作,通过我们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对人才的吸引,使得我们在这个基础理论方面能进一步做得更好,把距离缩得更短。”
此外,他也注意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商业巨头对人工智能开发的促进。“现在中国这些商业巨头对人工智能都给予了非常高的重视,投入了很多财力,吸引了很多人才,也在国外建了很多实验室。这些对于中国人工智能的推进都是非常好的事情,包括把国际上非常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为中国企业或者以中国为基地的企业进行研发开创。它们通过强大的财力吸引人才,另外它们能通过现有的商业模式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这给应用垂直领域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
他希望通过市场寻求人工智能和细分垂直领域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激发新的产业诞生。未来,人工智能将与机器人、智能制造走向更深度的融合。人工智能应用将从目前主要以代码的形式在虚拟世界里或固定数据上运行,扩展到躯体并延伸到物理世界,成为“真实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这不仅需要通过多源传感器收集真实世界的鲜活数据,并进行感知和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用决策驱动执行机构改变物理世界,从而引领机器人产业革命,更好地带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高度结合,有望发展出能够改变生命本身的技术,使人类与机器人进一步融合,进而加强人类(特别是残疾人和老人)的机能、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学习者效率和增强学习动机,实现人机跨载体的协作学习,从而进入‘人类2.0’时代,”他这样展望道。
对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的热议,他说,未来人工智能系统“不应该是黑匣子,而必须透明可解释,使人类能了解每个机器决策的来源和过程,从而使之成为帮助人类完成繁琐复杂重复工作的助手,而不是取代人类的超强机器。要做到这一步,除了加强研究,还需同步做好科普工作,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让普通民众了解人工智能将给他们带来什么便利,在公众中减少‘机器人将减少就业’之类的担忧。”
他指出,现在人工智能的伦理已变得非常重要,人工智能如果不考虑伦理,没有各行各业综合对伦理的控制和平衡,就有可能被滥用。
“一味强调制造聪明的机器代替人,甚至在某情况下AI比我们变得更聪明,这不是我们研究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目的,”他说;“我们希望把人工智能变成社会的有机部分,提高人的效率,替代一些重复性或效率要求高的工作,然后让人来做那些有创造性的、效率需求低的或者是有领导性的全局性的工作。真正实现一个人机共融、人机共存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