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米花之味》首映 轻松演绎沉重题材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8-04-10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4月10日讯 (记者 张锐)上周六,由新锐导演鹏飞执导、英泽、林晓初主演的电影《米花之味》在北京举办首映礼,这部关于少数民族儿童的电影,用轻松俏皮的方式进行了演绎,其中更满含了导演的深情和初心。

首映礼现场,鹏飞导演在谈及影片的创作初衷时表示,“是缘分把我带到了云南沧源这个美丽的地方,在这一年中,生活中的点滴都充满快乐和欢笑,我想把在这里的真实体验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

主创出席《米花之味》首映式与影迷交流

“米花”是云南傣族的传统小食,用来供奉和赠送亲友,在电影里也有母女二人共同炸米花的戏份。鹏飞一方面希望用这种祈求团圆的食物表达关于分离的故事,同时也希望电影如米花般,带给观众淡淡却又各不相同的滋味。“米花是清脆、微微带有一点甜的,每个人吃米花都是不同的味道,这种你吃完独有的味道,就是米花之味,就像这部电影,它包含了很多东西,你所感受到的就是这部电影要传达的。”

该片讲述了一个外出务工的母亲叶喃返回家乡后与女儿之间由陌生到互相理解的故事。与其他留守儿童题材影片不同的是,《米花之味》并不灰暗,却以很轻松有趣的方式演绎了这个沉重话题。“我觉得严肃风格不差我一个,同时也和我在云南的体验息息相关。他们那里的人很多矛盾都是笑笑,第二天就过了。没有那么多的纠结,”他说。

不过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剧组和当地民众用了很长的时间磨合,这也是导演和主创们遇到的最大“难题”。鹏飞回忆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被村里的老人接受。比如我中间去了一趟台北参加影节,带回给孩子们的礼物他们都不碰,我询问原因,他们说‘阿婆说你是人贩子’,剧组都是我‘同伙’。”

身为女主角的英泽也透露自己为了能够真实地塑造角色,特意提前四个月去当地体验生活,学习傣族方言,并学会了采茶、养猪、舞蹈等一系列技能。但她也说,因为文化问题,很难和当地人建立起一种信任。“虽然少数民族都很热情好客,但要融入很困难,最初和当地妇女们聊天,聊到一些比较深的话题她们就会笑而不答,但我上妆以后变得很黑,也就让她们觉得亲近一些。”

为了真正融入当地,鹏飞也想了不少办法,“我觉得最管用的就是喝酒。当地人都很能喝,幸好我带了解酒药,喝倒了好几个村长,”他笑道。

影片最后母女在溶洞中共舞的超现实表现手法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鹏飞导演表示:“这段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希望能够延伸出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情感维系的思考。我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初心做自己喜欢的电影,用创新的心态和方式去奉献不同类型的影片给观众”。主持人沙丹对导演的想法也颇为赞同,他认为中国电影市场上不仅要有《变形金刚》,也要有遵从自己内心的电影创作者出现,在场的每一位都有责任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出一份力。

据悉, 《米花之味》已经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进行展映,并斩获多个重量级奖项。该片是2017年唯一一部入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华语片,并获得“特别提及奖”。它在首届平遥国际影展上一举获得中国新生代单元观众票选的“最受欢迎影片”,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明亮艳丽的画面,镜头后蕴含的是人文主义的关怀,让我们看见了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此外,俄罗斯电影节组委会也委托在俄访问的团中央代表团将电影节的优胜奖杯带回中国转交给剧组。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主创团队汇聚了华语影坛的顶级幕后阵容,其中包括蔡明亮、杨德昌、北野武等知名导演的幕后电影工作者。其中作曲铃木庆一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和北野武的御用配乐师;摄影指导廖本榕、造型指导王佳惠均是蔡明亮的御用团队,多次获得国际知名电影节的提名和奖项;声音指导杜笃之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亚洲声音大师,曾获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同时多次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音效奖,香港金像最佳音响效果奖等,被誉为“亚洲第一录音师”;剪辑师陈博文曾获得第36和41届最佳剪辑,第41届金马奖最佳电影工作者等大奖。

《米花之味》终极海报

此外,在现场曝光的终极海报中母女携手穿过一片花海,好似一条生命的道路,预示着两个人相互支撑、相互陪伴着走完人生旅程。预告片中的“亿年溶洞,通往心灵深处”的字样同样引发观众的无限思考和感悟。鹏飞导演多年的好友赵雷为影片选定了《南方姑娘》作为影片推广曲。这也是赵雷的歌曲第一次以电影推广曲的形式出现,鹏飞在现场也回忆起与赵雷早年一起在北京创作的日子,据悉,《南方姑娘》的正式版MV将在影片路演过程中推出。

首映礼后,导演鹏飞携主演英泽出席了中国人民大学映后见面会,与到场学生一起分享了影片拍摄前后的故事。从4月8日起,《米花之味》将开启为期十五天,历经北京、济南、西安、成都、重庆、昆明、广州、深圳、长沙、武汉、上海、杭州、厦门、太原十四个城市的全国路演。在每个城市,导演鹏飞和主演英泽都将全面解读电影的台前幕后,该片也将在4月20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之前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通过《米花之味》让更多人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的矛盾,从而引起大家深入的思考。他指出该片运用的“新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透视现实的最有力方式之一,而幽默的剧作又蕴含着“反现实”美学建构,让严肃的社会议题闪现出明亮的色调、乐观的情绪、俏皮的桥段和灵动的表演,彻底翻转了传统乡村电影的套路。

“我在参加国外影展时,曾有国际选片人问我,中国除了商业片和沉重的文艺片,难道就没有其他类型的片子了么?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也不断激励自己,从内心出发,不跟随,以新的方式拍摄不同的电影奉献给观众。”鹏飞在周六的首映礼上感慨道,“有人说这个四月青年导演集体发力,我很振奋也百感交集。我知道年轻导演拍电影都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在这个四月都能支持本土电影。”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